- 相關推薦
劉力豪創業加工核桃殼工藝品
“我每個月可以領到工資1500元,我老兩口夠用了,感謝這個公司。”11月25日,提到貴州金果緣核桃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赫章縣野馬川鎮利河村69歲的殘疾人劉貴先感慨萬千。
劉貴先和丈夫朱紹德膝下有4女3子,加上孫輩,一家子有16人。為養家糊口,子女各自成家后都各奔東西。為不給子女增加負擔,老兩口單獨居住,日子過得不是一般的艱難。自從到附近的貴州金果緣核桃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打工后,才看到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希望。
貴州金果緣核桃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一期注冊資本500萬元,總投資4800萬元 ,占地20畝,總建筑面積5542.93平方米。主要生產核桃油、核桃粉、核桃工藝品等。
2013年3月投入生產后,公司總經理劉力豪暗暗下決心:首先保證就近殘疾人和留守空巢老年人就業,幫助他們盡快脫貧。
劉忠和王樸群都患有小兒麻痹癥,行走靠雙手撐地挪動整個身軀。兩人結婚后生育兩個兒子,上有老下有小。
為養家糊口,劉忠和王樸群只好外出乞討。貴州金果緣 核桃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后,劉力豪主動把劉忠和王樸群夫妻倆找回來并安排到公司上班,每個月為他們夫妻倆開1700元/人的工資。
同時,鼓勵他倆盡量拄著拐棍行走。堅持一段時間后,夫妻倆都能拄著拐棍獨立行走了,結束了爬行的日子。劉忠一家5口人住在集體留下來不足30平方米的保管 室里,原來,修房子的事想都不敢想,到公司打工有份穩定的收入后,已開始貸款修建120平方米的新房子。
今年47歲的劉忠高興地說:“不到半年,我家就可 以搬進新房子了。”同樣,今年47歲的胡吉均也感慨地說:“我家3個子女,大女兒剛大學畢業,二兒子打工,小兒子還在貴陽上大學,我在這個公司打上班,每個月1700元的工資領來可供小兒子讀書,經濟負擔減輕了一大截。”
為確保“核桃油”生產用原材料,金果緣采取合作社+農戶模式在赫章縣輔處、財神、朱明、可樂等鄉鎮建立了可收5000噸優質核桃干果的15000畝的生產基地。
2016年起,貴州金果緣核桃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可實現年生產精煉核桃油500噸以上,按最低出廠價400000.00/噸,可實現年工業產值2億元以上, 上繳稅收600萬元以上。“3年后可生產精煉核桃油3000噸,實現年工業產值12億元,上繳稅收3000萬元以上。
直接解決勞動力就業500人以上,但 至少得保證150名殘疾人、150名60歲以上留守空巢老年人就業。”談到發展,劉力豪充滿了自信。
自信不是空穴來風。2013年,劉力豪分別被評為“畢節市首屆返鄉農民工創業之星”和“貴州省首屆返鄉農民工創業之星”。同年,公司被認定為第十二批農業 產業化經營市級重點龍頭企業,產品被選送2013中國(貴州)國際民族民間工藝品·文化產品博覽會精品展。今年5月,公司生產的6件核桃殼工藝品到成都拍 賣4.9萬元,并將拍賣全部所得當場捐給汶川地震災區。
做事先做人。雖然企業目前并未盈利,還遇到這樣那樣的磕磕碰碰,但劉力豪從未忘記過社會擔當,他還先后出資4萬多元為8個村分別配置了1臺電腦、為5個孤寡老人分別購置了1臺電視機。
山因勢而變,人因思而變。劉力豪1996年退伍后回到赫章縣政府辦成了一名工勤人員。
2012年,他決定到市場上闖一闖、搏一搏。事實證明,當初的選擇沒錯。同時,也更加堅定了帶領殘疾人和留守空巢老年人脫貧致富的信心。
【劉力豪創業加工核桃殼工藝品】相關文章:
劉經綸:創業是挖機會而不是等機會01-09
借力于名人的名氣創業故事12-07
劉興亮:創業就像“生孩子”隨筆03-01
不服輸的劉敬東活到老創業到老10-29
朱生豪的語錄38條11-03
朱生豪的語錄35條12-10
朱生豪的語錄35句10-10
朱生豪的語錄40句02-23
朱生豪的語錄30句10-27
朱生豪的語錄摘錄30句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