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著讀后感 推薦度:
- 《活著》讀后感 推薦度:
- 活著的讀后感 推薦度:
- 《活著》讀后感 推薦度:
- 余華的《活著》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活著》讀后感15篇(推薦)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活著》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活著》讀后感1
人們紛紛在這個叫“活著”的故事里死去。
作者余華用他那冷冰冰的筆調(diào)讓我們親眼目睹少爺福貴的荒唐,導(dǎo)致家族被破產(chǎn)后和艱難的過程。又給了我們美好的希望,讓有慶長跑比賽獲得第一名,讓鳳霞嫁了人,讓某些時刻充滿著快樂與溫情。可就在結(jié)束之時,余華毫不猶豫,讓角色迅速死去,毫無征兆,只留下一個錯愕的神情。
有慶是第一個死去的。“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他堅強的母親說道,大多數(shù)人在這時候一定心痛不已,貧苦艱難的生活都不曾讓有慶對生活完全喪失希望,但福貴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卻使有慶難堪。他喜愛的兩只小羊,為了割草上學(xué)每天來回奔跑,所以他拿了長跑第一名。我本以為悲劇即將結(jié)束,所有的一切都會好起來。
可正當(dāng)我感到前方的光明觸手可及時,有慶卻突然死去。就像我們知道的很多社會底層人們一樣,有慶的血型不幸與縣長夫人的血型相同,他死得冤枉而荒謬,活活把血抽干至死。可那又如何?誰又會理睬一個啥也不是的小屁孩呢?
自從有慶死后,他家中的所有人一個接著一個死去,就如同一個說不清永遠解不了的詛咒。最終只留下孤獨的福貴和一頭也叫作福貴的老牛。
余華作者寫這本書不禁讓我有些戰(zhàn)栗,薄薄20萬字,卻籠罩著欲哭無淚的壓抑。只是合上書本一時的我,似乎一下明白了許多道理,現(xiàn)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活著,縱使要擔(dān)當(dāng)諸多難以忍受的苦難,還要學(xué)會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zé)任,去忍受現(xiàn)實生活給予我們的艱難和幸福,富貴與貧困。又像電影《我的姐姐》里的姐姐述說的人遲早都會變成灰。死是不必求成的,都必將會帶來的節(jié)日,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任何身外的事物而活著,就像福貴一樣伴隨著死亡活下去。
《活著》讀后感2
這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閱讀體驗,相信所有讀完《活著》的讀者還都能記得這本書帶來的心理恐懼經(jīng)歷。
余華冷靜地敘述著生活的殘酷,他就像一個理智的外科醫(yī)生用手術(shù)刀慢條斯理地將生活的殘酷本質(zhì)從溫情脈脈的仁義假象中解構(gòu)出來。每一次看到富貴可能會往美好方向發(fā)展的時候,作者緊接著都會無情地把這些幻想一一擊破,甚至可以說是用更加殘忍的方式將富貴推到了更加悲慘的境地。
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斷地被強烈的情感沖擊著,迫不及待地將整本書讀完,闔上書本,胸口似乎被幾大團棉花堵著,悲慟到了極致,只能無言。很難想象在沒有經(jīng)歷過那個年代那些事情的情況下,我這個八零后竟然會被感染到了如此境地。看完了這本書,難以名狀的復(fù)雜情緒揮之不去,是悲哀,是壓抑,是無奈,又或者是其他,無話可說,言語在此蒼白無力。
人是會思考的蘆葦,生命如此脆弱,可是又如此頑強,就像富貴在經(jīng)歷了親人一個接一個的死亡后還能和老牛在陽光下回憶。或許這樣的'茍延殘喘已經(jīng)不是悲劇所能形容,可是痛苦到了極致就帶來了麻木,之后人反而得到超脫。
對于富貴而言,他不會考慮“人活著為了什么,人為什么活著”這樣追問生命終極意義的大問題,活著就是他與生俱來的本能,活著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余華似乎要告訴我們:本質(zhì)上,人活著本身除了活著以外,并無任何意義。那么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么唯一可以算作意義的,恐怕只有活著本身了。
《活著》讀后感3
“人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并不是為了其他任何事情活著。”余華如此寫道,我感到有些寒冷,雖然我找不到任何理由來反駁這句話。
一般來說,人睡著年齡的增長擁有的一切逐漸增多。作者在這篇杰作里表達于此相反的觀點,人在童年的時候是擁有一切,然后慢慢的失去一切,最后老無所依地死去。如此去講述一個人的一生未免過于殘酷,在他年輕的時候他擁有富貴,有一個“上輩子嗷了一生”才有的好老婆。然后所有的一切一點點的離他而去,作者作為這個故事的上帝是否無動于衷,還是說從一開始一切便已失控。不管如何我看到有慶那樣死去的時候心里格外難受。金庸說他在寫某些情節(jié)的時候會痛苦,余華也會為了主角而哭嗎?在這個過程中是否如作者所說“是深感幸福”?不想討論意義之類的,但只是為了把“一個故事講得如此之好”是否能夠讓人接受,不過最有趣的`是主角的名字居然叫做“富貴”。
薩特的存在主義認為存在就是一切,那么這么小說這這一觀點的最好注腳了。但薩特還說過“人的全部意義在于行動”為何在這個故事里卻是如此的無力?我們無法將其歸結(jié)為時代,不然這本書就右傾得太厲害。我只能說余華同志隱藏得太好,作為一個純粹的講述者,他無可挑剔,能夠?qū)⒄Z言運用得如此本土化,不做第二人想。全篇沒有看到作家跳出來評論,只是為了故事而故事。不管怎樣,我愿意給這本小說以極高的評價,我沒有看過余華其他的作品,但這部《活著》無疑已有了名著的水準。
《活著》讀后感4
作為人類思想精華的名著書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學(xué)習(xí)和參考的典范,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必修課。讀后感與其看做是種作業(yè)還不如看做是一次對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欄目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讀后感資料,希望大家在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每天看著太陽,感嘆道:我還活著,真好。活著如此美好我欣賞活著,活著如此美好,活著如此快樂。我看過余華作家寫的《活著》,講了主人公徐福貴的一生經(jīng)歷了中國歷史的變遷、社會的動蕩,三年自然災(zāi)害、文革等等。以及福貴晚年對生命平靜和自然的態(tài)度。告訴我們?nèi)耸菫榱嘶钪旧矶钪皇菫榱嘶钪獾娜魏问挛锒钪.?dāng)你走出困難時,感到的.是活著的美好,活著的快樂,那時你就會感到挫折并不可怕。當(dāng)你幫助他人時,感到的是活著的美好,活著的快樂,那時你就會感到幫助他人是多么快樂。
當(dāng)你功成名就時,感到的是活著的美好,活著的快樂,那時你就會感到成功是多么驕傲。霍金是一位不幸而又幸運的人,他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使本來年輕時就患了絕癥的他,沖破了一切困難,成為了一位偉大的物理學(xué)家,受到世人的贊美。是什么使他成功的呢?是樂觀地看待生活,體驗生活。當(dāng)小小的嫩牙抽出枝干;當(dāng)新生兒發(fā)出響亮的哭喊。當(dāng)病人已經(jīng)康復(fù)。當(dāng)魚兒在水中快樂地嬉戲,當(dāng)鳥兒在枝頭發(fā)出婉轉(zhuǎn)動聽的歌聲。就會感到,活著的美好,活著的快樂。這一切都預(yù)于著生活的美好,美好的生活永遠伴隨著我們。
郭沫若曾說過:“ 生死本是一條線上的東西。生是奮斗,死是休息。生是活躍,死是睡眠。”就讓我們過得快樂,活的美好吧。
《活著》讀后感5
活著與死亡都是一個年輕生命難以駕馭的。而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那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zé)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dān)此事的人。
福貴正是這樣一個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幾乎是幾千萬人的縮影,中國近百年來經(jīng)歷的'苦難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來,他有著傳奇般的人生,但你絕對不會希望自己擁有那樣的傳奇。
福貴當(dāng)年是地主的兒子,每天揮霍家中的積蓄。盡管有了妻子,可他依舊吃喝賭。不僅輸光了家產(chǎn),還氣死了父親,就連妻子及肚子里的孩子也被娘家人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母親及年幼的鳳霞相依為命。這時的福貴才體會到這生活的艱辛。命運本來就非常不公平,只要內(nèi)心充滿希望,憑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與韌勁去努力,命運就一定會對你產(chǎn)生奇跡。
誰知,剛幸福不久,命運對福貴更不公平了。妻子與他的兒子相繼死去,鳳霞也成了聾啞人。最后只剩下福貴一人和一頭與他同名的老牛。
當(dāng)我合上這本沉重的黑皮書,淚已濕眼眶,讓我感慨萬千的不止是福貴經(jīng)歷的種種悲慘,更因為他經(jīng)歷了這么多困難,卻依然卑微地活下來,他所承擔(dān)的已遠遠超出普通人能夠想象的范圍。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那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zé)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dān)此事的人。
但是,正因為如此,生者才要更堅定地活下去。那是因為他們背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明天。
《活著》讀后感6
深夜用兩三個小時讀完余華的《活著》,最大的感受就是心痛!全文沒有過多的抒情,作者的情緒全靠富貴的一生帶動,作為讀者我的心也特別的.沉悶,其中的幾段讀的已是眼淚溢出。有誰能評價說福貴的一生到底是幸運的還是不幸運的?他如果是幸運的那他親人一個一個離他遠去就幸運嗎?如果說他命苦不幸運,那他差一點就被地主的地位給害死,這能算不幸運嘛?所以說,我們也根本沒有辦法去判定富貴這一生到底應(yīng)該算作什么???只能說:人各有命,富貴在天!
這本書讀起來會讓現(xiàn)代人發(fā)出更多的沉思,會感謝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美好的環(huán)境中不受任何的負面影響!在農(nóng)忙的一個中午,我走進一家敞開大門的房屋去找水喝,一個穿短褲的男人神色慌張地擋住了我,把我引到井旁,殷勤地替我打上來一桶水,隨后又像耗子一樣竄進了屋里。
當(dāng)我望著到處都充滿綠色的土地時,我就會進一步明白莊稼為何長得如此旺盛。
這兩句話是我看懂了卻不想懂的。活著卻想死了一樣,重復(fù)的日子,好沒朝氣,很多人活的像行尸走肉,生活渺茫!我們不知道為什么活著,為了什么活著,從來都不知道!
文中富貴的那一點點幸福,讓人記憶深刻,像兒時得到心愛的玩具,以小見大,從一個縣城一個村子,富貴經(jīng)歷的不同時代,他的遭遇,現(xiàn)象那個時代的中國令人惋惜又令人無奈。
“本身臨其境,何談感同身受”閱讀之后不免讓我想起兒時,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是那么幸運的。
“別無病呻吟了,活著吧”用盡一切辦法讓自己活著,我們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僅此而已!
《活著》讀后感7
開頭:三個小時,嬉鬧間也許轉(zhuǎn)身而逝,但同樣是轉(zhuǎn)眼而逝,我卻讀完了一個人的一生,也了解了什么是"活著".
其實對于什么是活著,不用讀也有感,因為我們存活在這個世界上。可是讀過它之后,我才知道什么是"活著",什么是最樸實的活著,什么是最真實的活著。
《活著》講述了一個普通農(nóng)民福貴的普通的一生。小說以時間為主線,講述了福貴如何從游混于社會的闊少爺變成一無所有的佃農(nóng),如何從剛開始無所事事的敗家子到最后持家生活的頂梁柱,如何從剛開始的淡漠親情到后來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苦痛。小說中,作者對于死亡的.安排更是獨具匠心。父親的死第一次把他從生活中喚醒,使他開始謀求自己的生活;老全以及傷員們的死,使他開始了解到戰(zhàn)爭的殘酷,生活的殘酷,更體會到家的溫暖;就在他與家人團聚之時,母親的死更是引發(fā)他對自己深深的自責(zé),也讓他剛剛品嘗親情的心跌落谷底;就在這一切趨于平靜時,兒子有慶的死再次給這個家庭以沉重的打擊;人近暮年,就連唯一支撐他活下去的希望——外孫苦根也離他而去……現(xiàn)在看來近乎荒謬的情況,也是當(dāng)時人們生活中的各種遭遇,集中反映在福貴的身上;生活的疾苦,親人的離去,一次又一次體會著從天堂跌入地獄的感覺,使晚年的他能夠平靜地講述這一切。小說通過一系列死亡來體現(xiàn)"活著"的價值的寫法,不得不使人拍案叫絕。
活著或許是一場游戲,只不過它真實地連自己都分辨不出;或許真的有上帝,讓人們感受希望到失望,快樂到悲傷,理想到現(xiàn)實。亦或許,萬物只是為了沖淡時間的寂寞,陪伴它的流逝。這便是一個產(chǎn)生并禁錮于人類文明的思想所能想到的,其他的一切,便無從知曉了……
《活著》讀后感8
如果我們有更多選擇,就不會有這么多咄咄逼人的欲望。可是我們只能沿著這條狹窄的小道,麻木地走過去。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可悲。
我也懂得做人應(yīng)當(dāng)樂觀的處世至理,讀余華的小說《活著》,我的人生觀卻沒有異常大的改變。要說收獲,則無非是在感嘆之余,再一次被提醒:人應(yīng)當(dāng)知足。
我認為之所以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樣沒事胡思亂想,無非是因為人的軟弱,因為人的不懂得知足,總是想要得更多。
《圣經(jīng)》中提到:天然人的生命是十分軟弱的,人的體內(nèi)人的成分使人易怒,沖動,不能自制。這一點我是相信的。人的軟弱,使人應(yīng)對困境時往往無力支撐自我走向新生,使自我陷于泥潭而不能自拔,使自我明知善惡卻無膽反抗。人若敢地在黑暗的曠野獨自唱著歌走路,在烈日炙烤的峭壁無聲地攀爬,在無橋無船甚至無人的野渡泅過冰冷的'河面,充分顯示自我的勇氣與智慧,那么在現(xiàn)實的世界里,人的日子會有更合理的安排。
但同時,人又不懂知足。追求太多總是難以得到滿足的。未經(jīng)滄桑的人總是容易在現(xiàn)實的捆綁中藉著心靈的不滿足幻想著換個環(huán)境,一味認為物質(zhì)的困境使自我忙于無意義的奔波,無暇顧及精神享受。于是,在不如意的現(xiàn)實邊緣,痛苦地理解一襲又襲虛無的沖擊。卻不曾想到,若真有一天,你活在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中,過著看人臉色甚至隨時可能遭人毒打,隨時可能朝不夕保的日子,你還會為以往的生活盡不如意嗎或許那時,更多的便只剩下懊惱和追悔了吧。
生活從來都不容易。讀了《活著》,我想,理解現(xiàn)實,努力成長,好好活著,活著,活著。
《活著》讀后感9
在這個初春,我得到了一本書,是我弟弟推薦給我的,這本書是余華的小說《活著》。書中講述了一位叫福貴的富家少爺,先是把家產(chǎn)賭光淪為一無所有的窮人,父親氣恨而亡;接著他不幸被國民黨捉去當(dāng)壯丁歷經(jīng)死難而幸免于世,但母親卻因病去世;再接著兒子有慶被抽血至干而死,女兒鳳霞產(chǎn)后的敗血癥而亡,妻子家珍得軟骨病最終病死;繼而女婿二喜工傷而亡,外孫子苦根因吃豆子被撐死了;最后,只剩下老了的福貴和一頭牛的故事。這個故事跨越了中國從國民黨到毛澤東的時期。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讀完這個平凡的故事后,令我意味深長也讓我明白了絕望的不存在。
余華在序中這么寫,“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zé)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活著》里面有一句話非常棒,“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生命只有一條,這是無價的,是用金錢也買不了的。人生無常,聚散離合。在每個離別的時候,我們只能目送著一個又一個的背影,重重疊疊的留戀不舍載滿了無盡的牽掛祝福。在生命與靈魂融匯的瞬間,凝聚著的是美好、幸福,這瞬間所迸發(fā)出的光華值得我們用一生守候,永世珍藏。好好活著,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好好活著,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知足常樂就是幸福!
《活著》讀后感10
活著或死亡,都是一個年輕的生命難以駕馭的題目。一本薄薄的書,讓我只用一兩天就能看完的書,帶給我的感動和思考卻一直持續(xù)著。
《活著》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而又特殊的年代,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殺伐以及一系列的動蕩生活,經(jīng)歷了家庭的興富到衰落,身邊的人親近的人還陸續(xù)死去。在他的一生中,不知失去了多少東西、金錢、親人、最后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的老牛與他為伴。但盡管這樣,他還是友好地去面對這個世界,一切傷痛的'往事在他口中似乎都變得那樣平淡。也許當(dāng)我們的生命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回望以前的一切,也能平靜、清醒地去重新認識所有的事情。
而讀到家珍的死去,這是我看到所有生離死別段落中,最寧靜,也是最真實的一段。我想,人活一生,總會承受這樣或那樣的打擊,而多年以后,經(jīng)過歲月的歷練,滄桑的經(jīng)歷,當(dāng)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都被歲月帶走了,我們又是否可以面對著那些傷痛的記憶娓娓道來呢?
這個世界的卻有些不公,有人生來就可以享受無盡的榮華富貴,而有人卻要像福貴一樣,面對黃土,揮灑著血汗過完一生。而面對這樣的不公,我們終要在內(nèi)心去尋找思想上的解脫,平衡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
生老病死,我們都得一樣一樣地經(jīng)歷,我只希望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選擇一個方式,真實清醒地去實現(xiàn)它的價值。
《活著》讀后感11
小說中主人公福貴的父母,兒子有慶,妻子家珍,女兒鳳霞,女婿二喜,孫子苦根相繼離開人世。最后福貴只剩下一頭老牛與他共度余生,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你眼睜睜地看著身邊的親人一個個地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才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哀。但小說中的主人公福貴并沒有因為這些不幸而放棄自己的生命,這是令我最欽佩的,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一個人的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面對苦難,福貴沒有血淚的控訴,沒有撕心裂肺的尖叫,沒有心如刀絞的呻吟。有的只是福貴在生活中磨練出來的無邊無際的.忍耐,包容著一切,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苦難,這不正是當(dāng)代社會人們所需要的嗎?
當(dāng)代社會人們的生活壓力過大,人們面對生活中的苦難難以承受,還有很多人因為生活上的壓力而得了抑郁癥、做出偏激的事情、尋死……
令人心痛的是這已經(jīng)是當(dāng)代人們生活中很真實的寫照了,比如高考生高考完后因為考試失敗跳樓自殺,有的人為愛尋死……如果他們能像福貴這樣的堅強,也許就不會釀成這么多的悲劇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金錢,地位,權(quán)利,甚至不是為愛情,親情而活,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活著才是生命的本質(zhì)。
活著就應(yīng)該去忍受生活賦予我們的責(zé)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著也是一門藝術(shù)。
《活著》讀后感12
這部作品的題目叫《活著》。“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zé)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作為一部經(jīng)典之作,《活著》講述了一名叫福貴和他周圍人的親情,友情,愛情的故事。福貴年輕時因為賭博從富家的紈绔子弟淪為身無分文的農(nóng)民,然后在抗戰(zhàn)時期被抓去抗戰(zhàn),經(jīng)歷了非人的折磨,意識到生活的殘酷。幸運的是,迎來了紅軍,迎來了勝利的曙光。但是在福貴晚年的生活中,他以及他的下一代遭遇了一系列的突發(fā)意外,使他明白了生活的艱難與不易。
福貴的一生正是當(dāng)時那個年代所有社會底層人民所經(jīng)歷過的一生,娶妻生子,辛苦持家,然后生老病死。然而生活并不會讓你如此平庸度過,總會給予你意料之外的東西,戰(zhàn)爭,階級斗爭,突發(fā)意外等,總會在生活的'某一個時間來臨讓你措手不及。在那個年代,人們飽受饑餓,戰(zhàn)亂,矛盾,爭奪,尊嚴之間的選擇與抉擇,最終只是為了“活著”!
無論人們身處在哪個年代,終歸逃不了生活的洗禮。過去,人們?yōu)榱颂铒柖亲拥教幈疾?現(xiàn)在,人們?yōu)榱司裼鋹側(cè)粘O病=K歸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我們究竟有沒有想過人到底從何而來,又要到哪里去,人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福貴坎坷的一生告訴我們很多人生道理,生命中充滿了無數(shù)的坎坷和挫折,但這些都不能成為阻礙我們前進的道路,我們可以被打壓,但是不能被打敗,要努力,勇敢的活著。或許,人們活著就是為了自身而活,而不是為了人以外的任何東西而活。如果要說活著的意義,那就是為自己而活,并且活的精彩,因為時間會證明一切!
《活著》讀后感13
幾天時間把余華早期的小說《活著》看完了,看介紹說是長篇小說,實際上是很薄的一本書,相比之下,可能像《子夜》《家》《春》《秋》這種才是長篇小說。
說回《活著》,讀完后心情很沉重、壓抑,雖然是小說,但我感覺更像是紀實類文章,小說主人公福貴他身處的時代,在他身上發(fā)生的事情,可以說很悲慘。我以為,實際生活中會有比福貴遭遇更悲慘的同胞。
讀福貴的故事,我想到家中的'長輩們,同樣是經(jīng)歷了國共內(nèi)戰(zhàn),解放后的一系列動蕩,人民公社、大煉鋼、文革,再到改革開放,長輩們后來的生活當(dāng)然是更好了,他們經(jīng)歷的那些事情,在他們身上留下的印記,給他們?nèi)松鷰淼挠绊懀鳛樽优⒆鳛橥磔叄瑓s幾乎不知一二,以晚輩們的人生閱歷,即使對那段歷史有所了解,畢竟不是親歷者,不可能有切身體會,只能憑想象,比較遺憾的是,經(jīng)歷那些事的長輩們,通過文字、通過口述記錄下來的,目前來看,太少了。我也很難進入到他們的內(nèi)心,知曉他們的想法,尤其是身邊的長輩們。
想起三年前在香港書展龍應(yīng)臺的講座,不知道當(dāng)時她的講座有沒有影響到當(dāng)時在場的聽眾們,他們回去后有沒有去跟家族中的長輩了解上一代、上兩代的故事,或者說有沒有民間的人士在推動去做類似的事情。
《活著》讀后感14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大中午不睡覺再來看一遍這本書。
想想真可笑,福貴年紀大了才正經(jīng)起來,年輕的時候最不是人。可在這一家子里卻是活得最長的。嫖賭輸光家里的一百多畝地把老子氣死了,好容易悔過了,想好好過日子,被拉壯丁上戰(zhàn)場了,別人打仗死的死,傷的傷,他躲在坑道里一直撐到被俘虜被解放。回家過了幾年安穩(wěn)日子,媳婦家珍得了軟骨病,兒子有慶給縣長媳婦獻血,死了。女兒鳳霞生孩子,產(chǎn)后大出血死了。女兒死后沒多久,得了軟骨病的媳婦也跟著死了。再接著,女婿萬二喜被水泥板砸死了,外孫苦根發(fā)燒了吃頓豆子,撐死了。
噩耗一個接一個,總沒有時來運轉(zhuǎn)。苦根也死了十年了,這世上只剩福貴一個人孤苦伶仃的`了,枕頭下放了十塊錢,不怕沒人收尸了,整個村的人都知道他要埋在哪兒了,不怕埋錯了地了,活著這么苦,為什么不去死呢?可能賢惠的家珍,孝順的鳳霞,年輕的有慶,老實的二喜,懂事的苦根,這些人都埋進墳里了,總得留個人來念想,也可能他們都死光了,再活著也不會再有更難過的了,也可能買的那頭老黃牛還在,兩個老人的怎么也得相互做個伴,誰都不好死在頭里吧。
又哭得鼻涕眼淚橫流,不開心。
人就是很奇怪啊,明明知道終點就是死,可無論如何也不想死,明明活著就是受苦,苦難一樁一樁,接踵而至,可還是想掙扎,重要的不是終點,而是過程吧。
《活著》讀后感15
“人為什么而活著?”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余華說:“活著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著的人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是啊,人是為自己而活,不是為他人活,更不是為了追求榮華富貴,享受所謂的物質(zhì)生活而活,我們活著是對生命的渴望,更是對幸福的追求。我是怕死的,因為我親眼見了親人是如何離去的,那一刻,我不知道該怎樣去形容自己的心情,盡管當(dāng)時我只有十歲,但從親人們的痛心與悲傷中,我感受到了死亡的可怕,那時的我開始有了對生命最真切的渴望。
作家余華在《活著》這本書中表現(xiàn)的死亡更讓我震撼,那些或平淡、或慘烈、或失望的死,無一不讓人思考生的意義。主人公福貴的'一生坎坷,遭受了種種不幸,家中破產(chǎn),先后失去父母妻子兒女,他是在死亡的相隨下活著的,接踵而至的死亡將他的生活撕裂得粉碎。但是我認為他又是幸運的,在那個漫長黑暗的時代,他娶了一個好妻子,有懂事的孩子,雖然親人相繼逝去,但他樂觀又堅強的活了下來。活著不是最大的幸運嗎?
余華說“活著”是一個充滿力量的詞語,它的力量不是叫喊,也不是進攻,而是忍受,忍受生命的責(zé)任,忍受現(xiàn)實的幸福或苦難。生活中,總會聽到有人唉聲嘆氣,抱怨這個抱怨那個,他們?nèi)淌懿涣松呢?zé)任,所以生活充滿了負能量,他們只看到了現(xiàn)實的苦難,卻忘記了現(xiàn)實給我們的幸福,忘記了活著可以欣賞生活中的多姿多彩,更可以感受到愛與幸福。讀完這本書,我更加真切的意識到活著就應(yīng)該珍惜當(dāng)下、活在當(dāng)下,享受美好的每一天,活得有意義,活出精彩,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將會發(fā)生什么?等到哪一天死亡降臨到自己身上時,后悔也來不及了。
【《活著》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活著》心得04-14
《活著》閱讀心得04-18
活著讀后感01-11
《活著》讀后感12-26
《活著》讀后感范文05-10
活著優(yōu)秀讀后感08-25
【實用】《活著》讀后感11-08
(精華)《活著》讀后感11-11
《活著》讀后感【優(yōu)選】12-19
余華的《活著》心得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