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名師課堂展示的聽課體會
——你把學生思維教“活”了嗎?
4月15日,我有幸參加了縣小學數學名師課堂展示會,聽了2位名師的課,使我對數學課堂教學有了很大的啟發,她們展示的亮點很多,但印象最深刻的是劉老師的課,她的整堂課不僅讓學生學會了數學新知識,還學會了數學學習的方法。
以前,我曾聽人說過,有一位數學老師把她們班孩子的數學都教“死”了,我還不懂事什么意思?劉老師的課讓我認識到,這不就是說那位老師沒有教孩子們學數學的方法嗎?是啊!正如劉老師所說的那樣,數學課堂中,教師要把握兩條主線,一條明線(新知識),一條暗線(思維方法),而大部分老師只注重明線的教學,根本沒有滲透那條暗線,這與學生自學還有什么區別嗎?那么,在數學教學中,你把學生思維教“活”了嗎?
一、數學課堂注意兩條線
回想一下自己以前的數學課堂,確實少了這條暗線,最多把一些類型題歸類練習,讓學生熟能生巧,還有時讓學生背一些不該背的知識,該背的也是讓學生機械的去背,根本不理解意思。如:在講《分米、毫米的認識》一課時,我讓學生把學過的長度單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這五個單位之間的關系背上來,有的孩子雖然背上來了,而真正做數學題時,卻做錯了。
歸根結底是:學生腦子里沒有通過課堂中的學習,真正體會理解這些單位的到底有多長,教師也缺少對學生知識學習的引領。在上個月的數學網上教研中,我向丁老師學到了一種好的講解方法。就是把這些長度單位用左手的五個手指,從大拇指開始分別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并講清他們之間的進率,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的快樂學習,又有利于他們對新知識的牢固記憶。
二、數學課堂注意新舊知識的整合
數學課堂中有很多思維方法,像劉老師課堂中就運用了轉化、猜想、驗證、歸納推理法等,并及時的滲透到學生的學習中去。教師要想把握好這些方法的運用,還要熟悉教材,主要體現在新舊知識的聯系上。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的好,使學生受益,教師還要善于運用”。
的確如此,數學教材是數學知識的體現,但唯書本的教學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如:我在教《分數的意義》這節課時,由于學生在三年級就學習了小數的初步認識,對小數有一定的了解,本節課我覺得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來補充新知識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在導入時,就出示了一組練習,看看學生對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幾分,取幾份,學得怎么樣。
學生復習完已有的知識后,教師主要解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明白單位“1”,包括把一個物體或把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看作單位“1”,教師必須多出示幾種例子,讓學生明白,并讓他們也照樣子舉例。我先讓學生復習一個物體平均分的例子,在出示課本信息窗,讓學生提問題,通過解答問題,讓他們發現還可以把5只船模、4架飛機、6架飛機等看作單位“1”,為了讓學生加深印象,我讓他們觀察課本68頁的圖片,可以把9個蘋果、一條線段看作單位“1”,并且通過線段圖人是分數單位,比如:5/6的分數單位是多少?它里面好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再加上幾個這樣的單位就是單位“1”?
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真正應該做到“活到老,學到老”。今后的數學課堂教學,我要注意教學方法,因課而易,教無定法,多聽課、多學習、多反思,備好課,上好課,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學習中得到快樂,把學生的數學思維教“活”,你做到了嗎?
【名師課堂展示的聽課體會】相關文章:
名師課堂聽課心得08-05
名師課堂聽課心得體會11-27
最新版全國名師課堂聽課心得體會12-03
名師聽課心得體會01-07
名師聽課心得體會10-21
名師聽課心得01-11
名師課堂心得體會09-15
課堂聽課心得體會(經典)03-25
課堂聽課心得體會12-26
語文名師聽課心得體會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