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讀能力培訓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朗讀能力培訓心得體會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朗讀能力培訓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朗讀能力培訓心得體會1
朗讀注于目,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是一種復雜的心智活動。新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可見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學手段,朗讀訓練是否有效,是閱讀教學是否成功的主要標志。目前,朗讀教學已受到廣大語文教師的關注,但實際教學效果卻并不如人意。多數學生能把讀正確、讀流利,但能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的學生卻是極少數。那么,如何強化朗讀訓練,有效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呢?
一、充分發揮教師的朗讀示范作用。
哲學家黑格爾說:“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學生有很強的向師性,模仿能力極強。特別是中低年級的學生,對朗讀的技巧掌握還不夠,教師在課堂上聲情并茂的范讀,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而且使學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斷句,如何停頓,以及語氣的變化。高年級的學生盡管掌握了一些朗讀技巧,但教師的范讀仍很必要。好的范讀可以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直接領略文本所要表達的感情進而體會文本的思想內容和感情基調。教師該范讀時要范讀,且不可簡單使用錄音代替,失去范讀的直觀作用。實踐證明:教師的朗讀示范作用發揮得越好,學生的朗讀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二、充分保證課堂上讀書的時間。
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提高學生理解、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提高無不要求教師以教材為根本,以課文為依托。只有讓學生有較多的時間與文本打交道,從中獲取信息,才能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積累運用能力。語文課上,教師應留給學生一定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多讀,充分地讀。然而,很多教師的語文課變成了一問一答的問答課。有的語文課上,教師一會兒讓學生聽錄音,一會兒又讓學生看影視,一會兒讓學生去表演,學生朗讀的時間少得可憐。還有的教師生怕學生對文本不理解,講不透,不厭其煩地講解,把學生朗讀的時間變成了教師的演講。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則自曉其義也。有效的朗讀勝過教師透徹的講解,所以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上留出時間讓學生去讀,在讀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課堂上繁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朗讀,讓花俏形式的,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朗讀。
三、精心設計朗讀的目標和要求。
當前,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課文文質兼美,可讀性強,人文性強。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體裁、內容的不同,設計朗讀的目標和要求不同。說明文、科普小品文一般適用于介紹性的語氣讀,不宜進行朗讀訓練。而敘事寫人的作品,言辭優美,故事情節曲折,感情變化跌宕;描景抒情的語言華麗,感情色彩濃厚;古詩文和現代詩歌節奏感強,含義深遠。這些題材的都適合進行朗讀訓練。一般說來,體現中心的段落和語句,最能表現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教師把這些內容作為朗讀訓練的重點,更能準確地把握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每段內容進行朗讀訓練的目標也要有所不同,例如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月光曲》最后三個自然段時,是為了啟發想象,體會意境;指導朗讀《燕子》一文的第二段時,是為了領會寫作技巧及表達方法。
四、積極創設朗讀情境,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要使學生越讀越好,越讀越美,教師就必須以情激情,以境生情。創設朗讀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師有效地范讀,多媒體的使用,背景音樂的播放,以及教師根據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提示語等。我在引導學生讀《荷花》一課第四自然段時,我先聲情并茂地范讀,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學生立刻被我的激情感染,想象自己也變成了一朵朵荷花,入情入境后,我再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想象配樂表情朗讀課文,學生立刻就陶醉在荷花的美麗,對大自然的熱愛之中。
引導學生讀《兩小兒辯日》一課時,我采用煽情的“挑撥”提示語:“一兒不服曰”、“一兒扯著嗓門曰”、“一兒腳跺地曰”,讓兩組小兒的辯斗愈讀愈激烈,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雖然學生也是在反復地讀,但讀的效果與我們平時機械的讀截然不同。
五、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化。
朗讀的形式有很多:有齊讀、領讀、輪讀、輕聲讀、分角色讀、男女生賽讀等。一般說來,低年級常運用輕聲讀、齊讀,分角色讀,以增強學生的讀書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年級宜采用個別讀,默讀,有利于靜思默想,潛心思考。一節課中,教師可采用幾種朗讀方式交叉使用,但要以某一種方式為主。如故事性較強的課文,適合個人朗讀,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人物對話較多的課文或片段,則適合分角色朗讀,如《陶罐和鐵罐》;節奏感強,感情飽滿的.課文,尤其是詩歌,則可進行集體朗讀;而詞句艱深,含義深刻的課文,則需要教師適時范讀或創設情境導讀,如朱自清的《匆匆》。
六、加強朗讀技巧的指導。
學生的朗讀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更不是一蹴而就,它的形成和提高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主陣地,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加強對朗讀技巧的指導。訓練時引導學生要根據的內容和故事情節來設計重音、停頓、語氣和語速的變化。一般情況下,對于描寫突然發生變化、著急、遇到危險,心情激動的句子,讀的時候語速要加快,急促些;表現高興、喜悅、贊美的句子,讀時音調略高,聲音響亮;對于描寫優美景色的句子要讀得語氣舒緩、柔和一些;而表示悲痛,沮喪,傷心的語句可讀得低沉、緩慢一些;把最能體現句子意思的詞語讀得重一些。具體每段話,每一句怎么讀,應結合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去把握。比如朗讀《翠鳥》的第一自然段,應讀得稍慢、輕柔些,讀出翠鳥外形的美麗,可愛。但朗讀翠鳥活動的特點時,應讀得適當快一些,而且把描寫翠鳥動作的詞語讀得重一些,讀出翠鳥動作的敏捷。
總之,朗讀有助于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朗讀是一項技能技巧,是一種藝術再創造活動。朗讀能力的形成,朗讀技巧的掌握和運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經過長期的實踐,不斷地反復訓練才能提升。所以,語文教師要有耐心、恒心,采取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和途徑,逐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朗讀能力培訓心得體會2
上周五,我和幾個同事有幸參加了區教育局組織的教師朗讀能力與技巧培訓,讓我受益匪淺。
杜老師的課我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去年我也曾聽過她的關于教師朗讀技巧的講解,但是這次,更讓我掌握了很多誦讀的技巧。首先是打開了思路,專家提出的觀念讓我對朗讀課文教學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現場的朗讀讓我感受到了自己與大師之間的差距,在深受啟迪的同時,也有所反思,深感當前教學任務的艱巨。在新課改的理念下,如何使語文朗讀教學工作煥發新的光彩,是我要值得深思、感悟的,在今后的語文朗讀教學中,針對自己的教學的薄弱環節與不足之處,以名師為榜樣,研究他們的教學藝術與教學思想,為我所用,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學更趨完美,努力提升語文教學朗讀水平。
這次學習我體會最深的的有以下三點:
一、發揮想象,配以肢體語言指導朗讀
每次朗讀,都要啟發學生想象,要變文字為圖畫,要眼睛看文字,腦海中要展現出相應的畫面來,從而入情入境。例如讀《所見》時要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人物,是你在喜、在憂,有了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像演員一樣扮演好各種角色,再配以相應的神態、動作就能讀得有味而傳神。
二、老師的范讀,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在平時里,我喜歡從投影機里放出朗讀,我以為只要他們能讀準音就行了,而今天杜老師站在我們中間精彩的范讀,以聲傳情,形神兼備,則更能使我感到貼近也更能打動我,不僅使我對課文內容產生感情,還使我受到感染。因此她每次范讀我幾乎都能把我帶到文章的情境中,使我聽得如癡如醉,情感也隨之跌宕起伏,這時的階梯室異常安靜,隨著顧老師的朗讀情感,我們的.心和作者的心碰撞在了一起……很多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跟顧老師一起讀起來。同時讓我明白在耳濡目染中,范讀不但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可以觸及學生的內心,使學生及時把握住了文章的感情基調,基本掌握了感情朗讀的金鑰匙。老師的范讀很重要,可以把學生帶入文章情境,激發學生朗讀興趣。相比之下投影里傳出的聲音聽起來很遙遠。
三、激情引導,傳承經典
湖北省已經啟動了中小學生的誦讀經典的活動,所有學校都在蓬勃的開展誦讀經典的活動。在杜老師的課上,我們更是為自己今后在引導學生進行經典誦讀活動掌握了方法,奠定了基礎。
杜老師播放了武昌區經典誦讀的優秀節目視頻,精彩的編排,多形式的誦讀,孩子們聲情并茂的表演,讓我們為自己今后的教學與多形式的展示提供了思路。
此次培訓使我們全體語文教師受益匪淺,明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讓教師們清醒地認識到自身是專業成長的主體,只有教師自身具有不斷學習的動機和需求,并且不斷地付諸于行動,不斷地自我學習,主動積極地參加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并能在實踐中進行反思、分析、總結,這樣才能使自身的專業素養得到提高。
【朗讀能力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職業能力培訓心得體會08-26
應急能力培訓心得體會04-27
素質能力培訓心得體會12-13
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05-08
素質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07-30
關于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06-05
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優選)07-13
教育教學能力培訓心得體會05-11
責任勝于能力培訓心得體會08-08
管理能力培訓心得體會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