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明節祭掃活動心得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祭掃活動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節祭掃活動心得1
為了加強轄區傳統文化教育,讓群眾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更深入的了解,牢記中華民族的歷史,教育和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熱愛祖國和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我們社區開展了一系列“我們的節日?清明節”活動。
首先,我們開展了“網上祭英烈”主題教育活動。我們積極號召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這一活動中來。這是在網絡時代弘揚民族精神、祭奠民族英烈的新方式。通過發揮網絡的特點,我們滿足了群眾的參與愿望。在活動中,我們組織轄區群眾瀏覽相關網站,向革命先烈獻花、留言,并評選自己心目中最尊敬的革命先烈。通過網絡向民族先烈敬獻鮮花,我們緬懷他們的英雄業績,銘記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和抗爭歷程,同時也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表達復興中華的宏偉志向和豪邁心聲。
其次,我們開展了文明祭祀活動。我們積極組織轄區居民開展文明祭祀活動,帶領大家學習相關文件,倡導節儉辦喪事,樹立時代風尚。我們實行火葬和生態安葬,保護生態環境。我們還帶頭文明低碳祭掃,傳承先進文化。此外,我們倡導殯葬改革,弘揚新風正氣。
最后,我們開展了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我們利用社區圖書室組織轄區學生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通過這一活動,我們弘揚了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培養了審美能力,提高了文化素養。這種活動潛移默化地塑造了學生們的優良道德思想,逐漸完善了他們的人格。同時,在社區活動中,我們將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作為增加學生文化底蘊、建設社區書香驛站的一種方法。
通過這一系列“我們的節日?清明節”活動,我們在社區中加強了對傳統文化的教育,讓人們更加了解清明節的意義和歷史背景。我們也借此機會教育和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他們對祖國和社會主義的熱愛和信仰。我們相信,通過這樣的活動,我們能夠為社區的發展和進步做出積極的貢獻。
清明節祭掃活動心得2
清明節臨近,為了緬懷革命先烈,同時也為了對孩子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今天早晨我們學校組織學生去鄭州市烈士陵園進行了祭掃英烈活動。
參加本次祭掃活動的人員有弓老師、鄭老師、少先隊大隊部全體成員和我們五(3)班全體師生。早晨七點鐘,盡管天氣很陰沉,但是大家的行動計劃絲毫沒有受影響,因為這時孩子們已經在操場集合了。同學們一律身穿深色校服,佩戴紅領巾,整裝待發。學校預約的公交車也已經等候在校門口了。很短的幾分鐘,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就出發了。
大約四十分鐘的公交車程,我們到達了目的地。下車后首先是我們老師給孩子們分發祭掃用的菊花,白色的,黃色的,很新鮮,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孩子們每人一枝。之后,孩子們排著整齊的隊伍,雙手捧菊花,在大隊輔導員弓老師的帶領下,向著革命英烈紀念碑前進。走了不多時,“革命英烈永垂不朽”幾個金燦燦的大字就映入眼簾。紀念碑高高地聳立著,使人不由得聯想到先烈們的高大形象。孩子們在弓老師的安排下宣讀大隊誓詞,敬獻鮮花。盡管年齡不大,同學們還是很懂事,在碑前向先輩們獻花時表情嚴肅,而且很有秩序,現場很安靜。這時,天公作美,普降細雨,既滋潤了萬物,又多了幾分清明節的氣氛,讓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清明時節雨紛紛”。接下來,同學們在陵園里分散開來,自由祭掃,獻花。有的.學生在墓碑前駐足,認真地讀碑文;有的學生恭敬地鞠躬,獻花;還有的學生在碑前整理別人獻的花束,還有的同學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合影留念。總之,大家都以自己的方式緬懷先烈,表達了自己的敬意。
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兩個多小時過去了,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我們的活動快要結束了,孩子們邊走邊交流自己祭掃的感受。對孩子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很多種途徑:書,電影,聽身邊的老人講過去的經歷。清明節祭掃英烈也同樣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
清明節祭掃活動心得3
冰雪消融,小草抽芽,盼望已久的春天邁著輕盈的腳步向我們走來。與此同時,我們也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今年的清明節,我們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甘肅。那個不大的小山村,承載了我孩童時期所有的快樂。細細數來,已經有三四年的時間沒有回去過了,也不知道我那些兒時的玩伴過得怎么樣,還有我那長眠于故土之下的太奶奶,她還好嗎?
清風掠過臉龐,仿佛是太奶奶的手溫柔地從我臉頰拂過。霎時間,我竟有點不敢相信,在面前這座墳墓里長眠的竟是我的太奶奶。溫柔的風,讓我跌進了回憶的漩渦……
在我模糊的記憶中,太奶奶是一位和藹、慈祥的老奶奶。花白的頭發又稀又少,瘦小的臉仿佛只有巴掌那么大,原本潔白而堅固的牙齒也隨著時間的逝去而逐漸脫落,臉上那一道道深深的皺紋,是歲月留給她的印記,使她看上去更加蒼老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那三寸金蓮,那雙小腳像像六七歲孩子的小腳,那時,我總是覺得它們看起來很滑稽,卻從來不知道這一雙腳走過了多少世間滄桑。
常聽大人們說,我是太奶奶最疼愛的重孫女。可是與太奶奶相處的往事我已記不起多少了,印象深刻的便是她那充滿慈愛與關懷的笑容。我堅信,這將永遠是我記憶寶庫中最珍貴的.笑容。
太奶奶在我不滿四歲時就去世了,那時,家里辦了一場很隆重的喪事,我也懵懵懂懂地成為披麻戴孝隊伍中的一員。當家里的長輩們在太奶奶入殮之時泣不成聲的時候,年幼的我卻在背地里偷笑,不明白大人們為何哭得如此悲傷。時至今日,方才明白。
我至今仍清晰地記得太奶奶下葬時的場景,那一聲聲高亢的嗩吶聲震天響地,我也在那時似懂非懂地明白了“死”到底是怎樣一回事。不像大人們說的,太奶奶去了很遠的地方,而是相隔百來米,一個在地上悲痛哭泣,一個在地下永久長眠……想到這里,我不由得流下了眼淚。
放假最后一天,我們要返程回銀川了。臨走之前,我又悄悄地去墳前看望太奶奶,我想,大人們說的也許是對的,太奶奶會一直在天上微笑地看著我們,她會變成一顆璀璨的星星,永遠閃爍在我的心中……
清明節祭掃活動心得4
20xx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有喜有悲,南方的雪災、拉薩的暴亂、四川的地震,都牽動著每個中國人的心。之后,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也讓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為之驕傲。而20xx年我們偉大的祖國即將迎來她的`xx華誕。
xx歲的中國,意氣風發、生機勃勃,但我們不能忘記那些革命烈士們,沒有他們的英勇,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戰爭的十幾年里,我們中華民族涌現出許多的烈士和英雄。這些真實的故事,就像一個個警鐘,時時告誡我們:心要有國、行要為國!但是戰爭結束時,他們已經走了,他們已經走遠,卻留下了無盡的思念。我們不會忘記,他們當年為了新中國的建立拋頭顱、灑熱血;我們不會忘記,他們當年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槍林彈雨中奮斗。讓我們把他們這不朽的精神世世代代地傳下去。
在我心中,革命先烈永遠是一顆顆亮閃閃的星星,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哪來今天的美好生活?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哪來的和平自由?“烈士忠魂千秋在、英雄浩氣萬古存。”革命先烈們,你們用熱血譜寫的壯麗詩歌;用身軀建立的豐功偉績;用信念鑄就的萬里長城,將與日月爭輝,與山河永存!
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有資格,也有這樣的義務要學習英雄們的精神。我們要好好學習,珍惜一分一秒,學好本領,憑借我們自己的力量把國家建設得更美好!“眾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我堅信我們偉大的祖國終有一天將是世界的主人!
20xx年的10月1日,我要親手放飛一只和平鴿,紀念為國捐軀的英雄、悼念亡魂的英靈,祖國的xx華誕因為你們更精彩。
清明節祭掃活動心得5
為了傳承和發揚的革命光榮傳統,激傳承發揚革命前輩英勇頑強、無畏艱辛的犧牲精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宗旨,xx社區組織開展了以“我們的節日清明節,緬懷革命先烈”為主題的一系列教育活動。
首先,組織召開了“我們的節日清明節,緬懷革命先烈”主題。社區通過上網搜集資料等方式,收集了解清明節的由來,以及各地的清明節習俗,還有關清明節的傳說和故事。這些資料被裝訂成冊,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宣讀和觀看愛國抗戰影片等方式,在上宣傳革命思想,讓們感受到革命先烈的愛國情懷。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員干部明白現在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樹立起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努力工作,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其次,工作人員在社區公告欄貼出了文明祭奠倡議書,動員社區員群眾通過網上祭奠活動來推廣愛國主義教育。工作人員還鼓勵居民以送花、植樹和網上祭祀等方式,來寄托對故人的哀思。這樣的倡議書和活動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緬懷革命先烈的行動中,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通過這次活動的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全體深受感動,倍受鼓舞,大家紛紛表示,不會忘記革命歷史,一定會倍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們還表示要學習革命先烈對共產主義事業的`無限忠誠和執著追求,不斷增強服務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做好本職工作,發先鋒模范作用。
通過這一系列的教育活動,進一步了解了清明節的意義和重要性,加深了對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緬懷。他們也更加明確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將繼續發革命光榮傳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清明節祭掃活動心得6
昨天,我們去多媒體教室參加了“文明祭掃,從我做起”的活動。參加這項活動我有很大的感受。
這次的.活動主要講的是文明祭掃,也就是網上祭掃,祭奠地震遇難者和革命烈士們。
網上祭掃文明快捷,又能跨越時空。這種網祭方式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民所接受。以前,人們祭掃都是燒紙錢,放鞭炮,破壞環境,又容易引起火災,是極不文明的行為。近年來,國內已誕生多家祭祀網站,在互聯網上十分活躍。“5.12”之后,就有不少網友自發行動起來,通過網絡平臺建立汶川特大地震遇難者靈堂共同祭奠。
祭奠死難同胞,緬懷革命英烈,對于我們是一次生動感人的愛國教育,我們立誓要向革命先烈們學習,繼承革命傳統,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共建我們的美好家園。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不負先輩們的重望,用勤勞和智慧開創明天。
清明節祭掃活動心得7
當下,疫情尚未結束,戰斗還在繼續。目前,全國已有多省市對清明祭掃作出相關安排和規范。3月1日,天津首先發布通告稱,今年清明節期間,殯儀館、公墓等殯葬服務機構,暫停現場祭掃服務,暫停集體共祭、植樹區安葬等群體性活動。廣東、遼寧、北京、上海以及南京、無錫、溫州、錦州、鞍山、深圳等省市,也陸續發出通告,暫停組織公祭、江祭等群體性公祭活動。但網絡祭掃、云祭掃等新方式,為市民打開了另一扇窗。這些“因時而變”的舉措,就是為了有效避免人員聚集,阻止疫情的傳播,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這也體現了一種公共責任。
從某種意義上說,清明祭掃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親人的一種“剛需”,具有一定的儀式感,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一種習俗,也是清明節得以傳承的原因之一。但我們在承認傳統儀式的同時,也不能拘泥于儀式,而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尤其是進入新時代,更應“因時而變”,讓文明祭掃成為清明的主基調。傳統的“現場祭掃”,不僅對環境造成一定污染,還會帶來諸多安全隱患,而今又面臨疫情的風險,實行清明祭掃預約制,或暫停現場祭掃活動,更是確保安全的需要。特殊時期做好自我防護,也是對逝者的.告慰。
近年來,各地通過移風易俗、大力倡導文明低碳祭掃,網絡祭掃等新方式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接受。現在,由于疫情的原因,各地政府部門推出的代為祭掃、網上祭掃等新服務,更是為我們文明低碳祭掃創造了條件。疫情關不住思念,距離隔不斷親情。只要我們懷著真摯的情感,網絡祭掃、云祭掃同樣可以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悼念。
清明祭掃,未必需要讓煙灰飄散。將祭掃方式由線下轉為線上,不過是儀式上的變化與豐富,沒有改變清明祭奠已逝親人的精神內涵,所以也應是最值得推崇的一種方式。
清明節祭掃活動心得8
又一個清明節即將來臨,這是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今天,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革命烈士陵園。
同學們整齊地排成隊伍,手持自制的小白花,向烈士陵園出發。一路上,同學們充滿了激動和興奮。經過長途跋涉,我們終于來到了烈士陵園。一尊毛澤東塑像栩栩如生地站在中間,周圍環繞著群山,與青山相伴。兩側是青松翠柏,顯得莊重而肅穆。紀念牌高高地立在公園的頂端,上面寫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我們來到墓前,向長眠在這里的革命先烈們祭奠,并將自己制作的小白花放在墓前。站在烈士墓前,我的思緒萬千。平時在書本上、電視上看到革命先烈們為人民、為祖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前仆后繼,英勇作戰,不怕犧牲,勇往直前,最終建立了新中國。你們的英勇事跡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我們向你們致敬。
通過瞻仰烈士陵園,學習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我深刻地理解到革命的勝利和建設的成就來之不易,是幾代人百折不撓的`共同奮斗的結果。這激勵著我們后來者努力向上,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貢獻。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該熱愛自己,更要熱愛祖國,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為祖國增光添彩!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同創造美好的明天。
清明節祭掃活動心得9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之一,具有悼念先烈、緬懷親人的重要意義。為了弘揚先烈的精神,社區根據政府相關規定,策劃并開展了一系列的清明節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社區居民不僅有機會尊重先輩、慎終追遠,還能引導社區文明掃墓,倡導綠色環保。
為了更好地遵守政府對文明掃墓的規定,社區早在清明節前十多天就開始了“文明掃墓敬先人,綠色環保為后代”活動的宣傳和倡議。社區通過推文和街道擺點等方式,向居民傳達了不過度迷信的掃墓方式,禁止焚燒紙錢、紙屋和紙人等迷信物品。這樣的掃墓方式不僅迷信,容易教壞后代,還容易引發火災、破壞植被和水土等問題,造成無法估計的資金損失。通過多方宣傳,社區居民都在標語上簽字表示會遵守文明掃墓的要求。
在清明節的前半個月,社區的公眾號發起了社區居民緬懷先烈、感懷先人的`投稿活動。這個活動的題材沒有限制,只要與清明節相關即可參與,并且優秀的文章有機會在公眾號上展示并獲得獎品。在短短的半個月內,社區收到了二十多篇投稿,經過居民投選,有13篇被選中展示并獲得獎品。其中,有兩篇文章還被本市區的宣傳部門的公眾號引用展示,很好地展現了社區居民慎終追遠的思想。
在清明節的前三天,社區發起了居民在網上緬懷先烈的活動,居民可以進入相關網站進行點贊送花,表達對先烈英勇事跡的銘記與感懷。社區的員工也積極參與其中,分批次前往本地的烈士陵園給先烈們掃墓,表示對先烈們精神的繼承與弘揚。
雖然本次活動還存在不足之處,但是大家的積極執行和社區居民的遵守,已經很好地達到了最初設定的目標,這是社區居民共同的功勞。社區不會因此而驕傲,而是會銘記先烈們為國家、為民族付出的無私精神,將這些精神傳承下去、發揚光大。在以后的工作中,社區將更好地弘揚先烈精神,推動社區的發展與進步。
清明節祭掃活動心得10
實地祭掃活動會帶來人員聚集感染的風險,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依然在人們心目中有著不能取代的位置。每到清明,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即使工作再忙,也不會忘記給故去的親人獻上一簇鮮花,或燒上一些清紙,以寄托深深的哀思。
清明節的這種習俗,既是一種與故去親人情感的交流,同時也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的體現,它既是一種以實地為基礎的祭奠活動,也是一種精神上的心理活動。而人們對親人的追思,既要有實物,更要有實地,俗話說,睹物思人,睹地思情。
然而,社會發展到今天,可供祭奠的場地越來越少,今后也只會更少,另一方面,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訴求的不斷提高,也越來越意識到,燒紙不僅給消防安全帶來隱患,同時,也會對環境帶來不利的影響。因而,實地祭掃雖然是一種文化習俗,但它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任何文化習俗,都是人的精神以及心理活動外化的產物和表現,而任何文化習俗都不會是一成不變的,它總會隨著社會文明前進的步伐而不斷地演變著。但任何文化的存在與延續,并不在于它最初的形態和樣式,而在于它不斷地與時俱進,既要保持它抽象符號的根本意義,又要隨時調整著自己的'身姿,與社會文明進步相互融合。
從根本上說,祭奠活動還是人的心理活動,而心理活動本身,有著巨大的時空穿梭的調節量。俗話說,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寬,心有多深,情意就有多長。因此,祭奠親人的根本之義,并不在于非要有個實地場所,也不在于那些必須點燃的清紙,而在于心里的惦念,和只可對親人說的的那些內心絮語,只要心里存在這些意境,即使足不出戶,在心里冥思故人,也會是一次對親人完整而素美的祭奠。
在疫情尚未結束之時,清明節即將到來,在這個時候,一些地方印發通知,鼓勵以網上祭掃等方式寄托哀思。從疫情防控需要來說,這是必須的也是必然的,而從文化習俗的傳承層面來說,無疑,鼓勵網絡祭掃也是一次恰當的、符合時宜的鼓勵舉措,這會使傳統文化習俗與現代文明進步的步伐產生深度融合。
清明節祭掃活動心得11
今年的清明節,和往年不同,我們以一種新的姿態、新的行動來迎接這個四月清明。學校組織了一次活動,我們去云居山祭掃革命先烈。
隨著春風輕輕拂過臉頰,我們踏上了前往烈士陵園的征程。雖然路程很遠,平時我們很少走這么長的路,但是同學們沒有一個喊累的,伴隨著腳步聲,我們來到了“烈士陵園門口”。同學們神情莊重,我們整齊地排好隊,靜靜地參觀了埋葬著無數名烈士的陵園。輪到我們班進入烈士墓區時,眼前是無數個小土丘,它們靜靜地屹立著,下面葬著烈士們的偉大身軀和他們無畏的'精神。這些精神引導著我們一代又一代傳承革命精神。我們自覺地圍在烈士墓前:鞠躬、獻花、靜默。同學們臉上表情莊嚴而肅穆。最后,我們集體合影留念,離開了烈士陵園。
這次活動對我們小學生來說意義重大,它強烈地提醒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革命先輩用熱血和生命創造的,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我們要緬懷革命先烈,珍惜今天我們的美好生活。展望明天,我們一定會使祖國的未來更加輝煌!
清明節祭掃活動心得1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看到這首詩不禁讓我想起了快到來的清明節,于是讓我感到對烈士無盡的懷念,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無數革命先烈為了祖國的解放、人民的幸福,在槍林彈雨中拋頭顱、灑熱血、救民于水深火熱之中;抗日寇、除漢奸,蘆葦蕩里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打蔣匪斗土豪,江河湖畔留下了多少驚天動地的壯舉;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邱少云烈火燒身,鐵窗之下的方志勇,江姐視死如歸,慷慨就義;十五歲的劉胡蘭面對敵人的刺刀,昂首挺胸,面不改色。他們血肉之軀筑起保衛祖國的鋼鐵長城。
時間的'長河湍流不息,但它沖刷不了我們對革命烈士的懷念,當年那硝煙彌漫的天空,今天已是碧玉如洗,紅旗飄揚,當年烈士們浴血奮戰的每一寸土地,如今已鮮花朵朵,綠草茵茵,在這特殊的節日里,鄭重的對先烈們說聲“一路走好”。
清明節祭掃活動心得13
按照區文明辦的要求,我局積極組織干部職工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主題活動,通過在清明期間組織開展緬懷先烈愛國主義教育、網上文明祭、清明防火等活動,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激發干部職工豪情斗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從而更好的工作。
一、開展緬懷先烈愛國主義教育活動。4月x日,我局組織干部職工到泉州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參加人員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向烈士默哀一分鐘,敬獻小白花,表達對革命先烈的悼念之情。并參觀烈士陵園展館,瞻仰革命戰役中拋頭顱、灑熱血、浴血奮戰,英勇殺敵獻出年輕生命革命先烈的事跡和生前遺物。
二、配合開展清明森林防火活動。清明前夕,我局深入掛鉤的虹山鄉松角山村調查摸底,了解清明期間防火的部署工作,并配合村干部入村入戶加強防火宣傳,倡導文明祭掃。清明期間,派專人到現場督促掛鉤村認真落實森林防火檢查,確保各項防火措施、工作落實到位。同時,清明期間辦公室嚴格執行清明24小時值班制度和領導帶班制度,切實落實防火情況日報制,杜絕瞞報、漏報、遲報現象發生。
三、宣傳并踐行“網上文明祭”活動。清明前夕,向全體干部職工宣傳“網上文明祭”,引導干部職工進行“網上文明祭”,并結合實際組織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號召干部職工為先烈們獻一束鮮花,發表一片感言,廣大干部職工積極參與,紛紛上網獻花、獻言,抒發對革命先烈的緬懷之情。
清明節祭掃活動心得14
清明之際,踏青掃墓,是國人祭奠先輩的重要形式。任何傳統文化習俗,也都會與一定的形式緊相聯系,并成為其有機部分。但形式終歸服務于內容,透過形式感,真切地觸及到文化內核之精神,更應是我們必然而終極的追求——清明祭奠,亦應如此。進入當代文明社會,世移事易、歷史變遷之下,用更多適應當下價值理念的方式,來繼承像清明等傳統文化之內涵,就需于清明來臨之時,讓我們多一些發自內心的虔誠“心祭”。
清明之“心祭”,是適應當今現實之需。“過節回家”,是中國人節日文化的重要表現,這與我們千百年來所秉持的孝道與感恩文化息息相關。這種“落葉歸根”的思想,表現于清明祭掃的形式上,就是能回到先人所葬之處,燒些香火、燃些鞭炮和扎紙,以及鞠躬跪拜于先人墓前等。但這仍然是止于形式上,在我們祭掃時,事實上,最重要的是那種內心里深蘊的追思慎遠之情——這種無時不在的“心祭”,才是清明文化中最高的精神境界。
高速發展的當代社會,正是一個人口大流動的時代。現實卻是,大多數外出的'人,很難于清明時節回到故里祭掃先輩。但沒了這種形式感上的祭奠,我們仍能時刻保持讓“心祭”無所不在。因此,離家在外的人們,于清明之際,都可瞑目追念先輩,用心祭奠逝去的親人。
清明之“心祭”,是應文明殯葬之需。現在,文明生態葬越來越為國人所接受,其所達致的文明效應,自是不言而喻。花葬、樹葬、河葬、海葬等現代文明殯葬形式,越來越大行其道,其與傳統清明祭奠形式,并非完全脫離與相悖。因為,只要有虔誠的“心祭”在,無論哪種殯葬形式下,我們都能于清明時,在任一處閉目肅穆追思,讓祭奠懷念之情涌上心頭,讓孝與愛回蕩于靈魂深處,它同樣可達到清明祭奠的意義。
清明之“心祭”,理應無所不在。回望人類歷史,人之短短生命過后,都終歸于泥土;但時光也終會抹去更多歷史的塵痕,像先人之墳之碑,于恒河沙數中,也絕大多數湮滅在時光的蹉跎中。但先輩墳塋之不存,并不會消減我們于清明時的追憶與紀念深情。清明文化氛圍中,當我們閉目靜心,在民族傳統文化濃郁的深思里,人人皆可對逝去經年的先祖、前輩、親人表達內心的祈禱、追思與祭奠,讓感恩與孝愛精神,沿心與心傳送至一代又一代。
清明之“心祭”,應成為全民族內心相約的一種“公祭”。對逝去親人及先輩的祭奠,是清明節時人們共有的傳統。但我們不應將清明祭奠的內涵僅止于此。像對民族共同先祖——軒轅黃帝的祭奠;像對千百年來中華民族英雄先烈的追思;像對曾為人民與國家做出突出貢獻之仙逝者的紀念等,這些都應成為以家庭名義祭奠之外,我們應共同以心相約的“清明公祭”——當然,我們既可以組織一些儀式感強的清明公祭,也更適宜于全民在清明時,用內化于里的“心祭”,做出最有意義的精神祭奠。
因此,每當清明節來臨之際,讓我們所有人都有閉目靜思、肅然追念的一刻:讓我們的心,于此時,和先人輩輩傳承之精神同在;讓我們家國同心,走過前輩的足跡,走向更加清明的未來。
清明節祭掃活動心得15
清明節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用于紀念先祖和已故親人。主要的紀念活動是掃墓,同時還有踏青和植樹等活動,這些活動體現了飲水思源、凝聚族群、迎春健身和關愛自然的意義。為了突出紀念先人和緬懷先烈的主題,我們應該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理解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革命傳統,慎終追遠,珍惜幸福生活。
首先,我們可以組織祭奠革命先烈的活動。我們可以引導社區居民通過網上祝福、獻鮮花、植樹等方式來紀念革命先烈,以表達對他們的敬仰和緬懷之情。
其次,我們可以展開“文明祭奠我先行”的活動。我們可以發放一份文明祭奠的倡儀書,倡導居民們以獻鮮花、植樹、讀祭文、憶家史的方式來祭奠先人。這樣可以讓社區居民廣泛宣揚科學理念,改變過去傳統祭掃的形式,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并領悟文明祭奠的文化內涵。
此外,我們還應該進行文明祭掃的宣傳。我們可以以“文明祭掃”為主題,在整個社區內利用宣傳欄、條幅等宣傳文明祭掃的.標語,引導廣大群眾進行文明祭掃,并嚴防火災的發生。
通過以上的舉措,我們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清明節的意義,正確對待這個傳統節日。同時也能夠喚起人們對先人和先烈的敬仰之情,進一步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革命傳統,讓我們珍惜幸福的生活。
【清明節祭掃活動心得】相關文章:
清明節祭掃活動總結09-23
社區清明節祭掃活動策劃方案01-31
清明節祭掃心得體會06-06
清明節祭掃烈士墓活動總結02-01
清明節祭掃烈士墓活動總結范文11-21
局清明祭掃活動總結12-08
祭掃烈士墓活動總結01-29
清明節文明祭掃倡議書15篇02-01
清明節文明祭掃倡議書(15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