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讀后感經典(15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呼蘭河傳》讀后感1
暑假期間,我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一開始,我只是粗略的讀了一遍,感覺跟我們此刻的生活環境,簡直是天壤之別,令我難以想象。慢慢的,我被她的故事吸引著,感動著,憤慨著,我又回過頭來仔細的品讀起來。
呼蘭河讓我感到溫暖而冷淡:比如這個街中大坑,車夫和馬陷了進去,有一種穿長袍短褂的,在那里喝彩,幫忙車夫的人,全是平民百姓。生活是需要溫暖的,人與人之間是需要互幫互助的`,這樣,才會讓生活更完美;而我與老祖父這篇文章,講述著祖孫深情,僅有祖父喜歡“我”,祖母不喜歡“我”還用刺扎“我”的手。“我”在祖父的關愛下,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為“我”的童年留下了完美的回憶。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小團圓媳婦。十二歲的她花一般的年紀,原本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卻成了胡家的童養媳,在照“規矩”被婆婆“調教”之后,日漸病倒。他們無視她為什么會病倒?是什么致使她成為了一個“黃瘦的病人”?此時最愚蠢的是病倒了不選擇去看醫生,而選擇了“跳大神”。
當眾強行脫光了小團圓媳婦的衣服,推到大缸里用熱水,是滾燙的熱水,往她的頭上澆,到最終,頭發都燙掉了,還說她是妖怪。含苞待放的花朵就這樣凋零了。我們想想看,別說是生病的人,就算是健康的人受這種折磨之后,會變成什么樣呢?更讓我氣憤的是,她死后,她的家人并沒有所以而難過,還覺得花了那么多的錢,虧本了。想想我們同她一樣的年紀,享受著父母百般寵愛,無憂無慮如小公主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啊!
《呼蘭河傳》讀完了,這個暑假中,聽著蕭紅講述著呼蘭河的故事,盡管憂郁,但依然美麗動人。
《呼蘭河傳》讀后感2
前不久,我看完了蕭紅的巨著《呼蘭河傳》,作家稱這是一部優美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蕭紅以一個北方小城的單調美好,敘述了呼蘭河傳人生的故事,里面有對善良、樸實、勤奮的`贊美,也有對愚昧、麻木、迷信的批評,主要寫了小城人們卑微平凡的生活和精神上的盛舉,第三——四章寫了“我”與祖父的童年時光以及“我“家房子的荒涼;第五——七章節寫了團圓媳婦的悲慘遭遇、有二伯的故事以及馮歪嘴子一家的不幸生活。
祖父讓我記憶深刻,因為他和藹可親,祖父總是笑盈盈的,每次祖父見到孩子都要開一個玩笑,比如伸出手把那孩子的帽子取下來了,有時放在長衫下面,有時放在袖口里面,祖父很喜歡孩子們,孩子們也喜歡祖父,而對于我,祖父尤其喜歡。祖父還很善良,看到胡家在打團圓媳婦,就勸老胡不要動手,要以理服人。給整個故事增添了一絲暖人的色彩。
還有馮歪嘴子,他的王大姑娘死后,他就一個人堅強地帶著兩個孩子,雖然有時也偷偷地抹著眼淚,但他一旦看見他的大兒子能牽著小驢飲水了,就立刻笑了起來,他只是想滿懷希望地活下去,他對生命有一種珍視,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光明,而這絲光明,足以讓我們擁有希望。
這本書也教會了我們許多道理,人人都要有顆善良的心,要充滿希望地面對未來。是啊!哪怕生活再苦再難,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呼蘭河傳》這本書值得大家去閱讀。
《呼蘭河傳》讀后感3
假期,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開始時,我讀了這本書覺得它只是在很直接地描述著蕭紅她家鄉的點點滴滴,甚至有時還會有些瑣碎,而等我再認真地讀時,才感覺到它的特別之處。
跟隨蕭紅的身影,我仿佛走進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東北一個小城--呼蘭河。那里的街道是黑色的,那里的人生也是黑色的,整個小城都沒有半點色彩……那里的人為了活著而活著。
那里的節日在我看來是十分新鮮的,更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封建習俗,也是可笑,居然從來沒有人要去改變。在封建思想,封建禮數下,人們自以為做出了很多的“善事”,其實事實上是極其殘酷的事情,其中令我最深刻的就是小團圓媳婦的悲慘遭遇。十二歲的她本來應該是健康活潑、無憂無慮的,而她卻過早地被賣作了童養媳。失去家人的呵護與疼愛已經足夠可憐了,可做了團圓媳婦的她還要拼命的干活,忍受婆家無端地打罵,甚至以“治病”為由接受慘不忍睹的折磨,最終慘死……難道這一切就只是因為她的婆婆的`愚昧嗎?這其實是整個呼蘭河的問題。我想,扼殺了她的就是所有呼蘭河人這種消極愚昧和麻木無知的生存態度吧!
可怕的封建迷信,可怕的麻木不仁,可怕的順其自然,可怕的不反抗。這就是作者蕭紅給我們敲響的警鐘吧!
《呼蘭河傳》讀后感4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肺腑之作,寫了作者童年住在呼蘭河小鎮時所聽、所見、所經歷的往事。文中,從一個人的善良或愚昧到一件事的意義和影響,而且每一篇故事都以趣事的方法為讀者呈現出了呼蘭河小城的美麗,讓人身臨其境,受益匪淺,更讓人回憶起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
蕭紅的童年并不怎么美好,但也有不少歡樂。她最喜歡在祖父的院子里玩耍。看她在鮮花遍地開,蝴蝶滿天飛的后院中,歡笑不斷,“栽”白菜卻將白菜踢飛,“拔”野草卻誤拔谷穗,給祖父頭頂插花院中各種趣事連連,令讀者也歡笑連連。
院外,她和最疼她的祖父逛街,只要聽到有剛掉入井中溺死的動物時,祖父便將其買下,回到家中后,用黃泥將溺死的動物包起,扔到火中燒了起來,蕭紅便將燒熟的肉風卷殘云般地吃下。因此養成一種吃肉就吃溺死的“烤”肉的.愛好。
蕭紅還寫出了她們家以及門口街市中的熱鬧情景。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上廟會時的場景。那時,好多大人、小孩都從各個臨近村鎮涌來,廟會場面十分熱鬧。有人邊啃著糖葫蘆邊四處張望;有人領著孩子和商販討價錢;還有人在小吃攤坐下邊吃邊聊
文中一句“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令我震撼!作者連最簡單、最起碼的自由都如此向往!可見她童年處境的悲慘,但她卻并沒有對生活絕望,而是記錄了自己唯一的和祖父玩時的快樂時光。因此,啟發我從中領悟:明天的生活無人知曉是好是壞?是悲是喜?只能你親自體驗,所以不要對自己的明天失去信心!
《呼蘭河傳》讀后感5
合上《呼蘭河傳》這本書后,我的眼中依然浮現出很多人物形象:有無憂無慮的祖父,自卑的有二伯,可憐的團圓媳婦,堅強的馮歪嘴子等等。這些人物都歷歷在目,他們讓我產生了很多不同的感受。
《呼蘭河傳》中的人物性格特點鮮明,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人物有兩個:王寡婦和馮歪嘴子。王寡婦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婦女,生活雖然過的`有些清貧,但卻也安穩。可惜好景不長,王寡婦唯一的親人——她的兒子,溺水淹死了。從此以后,王寡婦的生活沒了寄托,因此變得瘋瘋癲癲,有時在大街上或是廟臺上大哭一場,但哭完了還是平平靜靜的活著,該買買,該吃吃,該睡睡。
讓我印象深刻的另一個人物就是馮歪嘴子。馮歪嘴子是一個拉磨的下等人,日子本就過的十分貧苦,他的媳婦王大姐給他生了兩個兒子,使得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難過了。王大姐因難產死后,她的兩個年幼的孩子都必須由馮歪嘴子一個人拉扯大。大家都以為馮歪嘴子會因為壓力太大而倒下,可萬萬沒想到的是,馮歪嘴子并沒有向困難屈服,而是勇往直前,樂觀面對,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辛苦帶娃,真是值得敬佩。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認為生命很長,所以就肆無忌憚的踐踏著,可從王寡婦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生命其實很短暫,即使人死了,痛苦也并不會在于自己,而是那些繼續活著,愛你,關心你的親人。我們要珍惜生命,只有珍惜生命,才能發揮自身的最大價值。馮歪嘴子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使在生活中遇到再大的困難,只要我們心中有希望,有奔頭,就一定會排除萬難,樂觀面對,迎來曙光。
《呼蘭河傳》讀后感6
陽光灑在我的床上,照在我的書桌上,映在我正讀的《呼蘭河傳》上。《呼蘭河傳》中描寫了很多的人物形象,如自卑的二伯,可憐的團圓媳婦,還有讓人印象深刻的馮歪嘴子。
馮歪嘴子是一個能夠堅強面對生活的人,因為家里窮,所以托別人找了個媳婦——王大姐。王大姐來了后,日子過得很清貧,一年后,王大姐生了第一個孩子,日子過得比原先更困苦。然而,第二年,王大姐又生了第二個孩子,這使得原本就清貧的生活猶如雪上加霜,傷口上撒鹽,苦不堪言。最最不幸的是,王大姐因為難產死了。
這無疑是給馮歪嘴子一個致命的打擊,王大姐死后,馮歪嘴子又當爹又當媽,每天腳不著地,但他還是樂此不疲,把孩子們一一拉扯長大,他的這種不向命運屈服的.精神值得讓人敬佩。
馮歪嘴子在那么艱苦的情況下都能挺過來,沒向命運低頭,而我們往往只是在生活中遇到一點困難就選擇退縮逃避,輕易放棄,不去努力抗爭。在我們寫作業的過程中,一遇到自己不懂的題目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問家長,而不認真思考,甚至抱怨題目太難。可我們應該是這樣學習的嗎?當然不是。學習的過程雖然艱辛,但也充滿樂趣和挑戰,最主要的是,我們可以從中獲得很多知識,幫助我們更好的成長。
在馮歪嘴子的身上,還有很多可貴的精神品質,如堅強的意志,樂觀精神,不輕易屈服等,這些都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呼蘭河傳》讀后感7
《呼蘭河傳》是我國四大才女之一蕭紅的作品,在她的筆下,生動地刻畫出了呼蘭河人民的悲慘遭遇和苦難生活。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都有著不同的命運,其中給我最多啟示的人物就是王寡婦。
王寡婦是一名普通的底層婦女,與她的獨子相依為命,以賣豆芽維持生計,雖然日子清貧但也相當安適。可是有一天她生命的全部——她最愛的獨子,在河中游泳玩耍時不幸溺水身亡,王寡婦得知此噩耗后,整個人就變得瘋瘋癲癲,不正常了。但她還是該賣豆芽賣豆芽,該吃吃,該睡睡。但有時她也會去廟臺上大哭一場,仿佛在請求廟中的菩薩讓她珍愛的獨子超生,有時,一兩個淘氣的孩子偷了她的豆芽兒,她也會嚎啕大哭。但一切過去了,也會照常過著日子。
王寡婦所遭遇的一切其實是舊社會的一個縮影。古人云:“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但是偏偏有些人就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愛護自己的身體,非要去自殘,自殺。可他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的.親人,兒女會怎么樣。當這個人死后,大部分親朋好友會來哀悼他,會流下不舍的淚水,但是過后,日子還是會照常進行。
所以,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大好年華,奮發向上,有所作為。比起王寡婦我們實在是幸福太多了,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愛惜生命呢?人生會有很多喜怒哀樂,只要我們熱愛生活,真誠對待身邊的每個人,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或許還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呼蘭河傳》讀后感8
這本事蕭紅的童年回憶錄。語言很有樸實,充滿韻律,詳盡的講述了她的童年生活。蕭紅和爺爺在一起的日子十分快樂有趣,不知道為什么很少提起她的父母,這段是唯一讓我感到幸福的文字。其他文字整體充滿了無奈蕭條,那時中國農村的人們努力的生存下去,卻僅僅是生存,活著就活著,死了也就死了。村子里面的人愚昧,無知。我恨他們的愚昧,無知,卻又只能無可奈何的嘆息。鄰居家的童養媳,可愛的小女孩子被一家人活活折騰死;對生活充滿希望的磨官,妻子難產死了,艱難的拉扯著兩個小孩。一直住在危房不搬家的拉車人,經常偷摸拐騙的.廚子。只有生存沒有生活的村民,耐苦耐勞的村民,八卦愚昧的村民,矛盾的村民,使我印象深刻。雖然文筆很好,但是不想再看一遍。
好句摘抄:
1、生,老,病,死,都沒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長去,長大就長大,長不大也就算了。老,老了也沒有什么關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聾了,就不聽,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動了,就癱著。這有什么辦法,誰老誰活該。
2、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的走,那是自古也就這樣的了。風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求著自然的結果。那自然的結果不大好,把一個人默默的一聲不響的就拉著離開了這人間的世界了。
3、至于那還沒有被拉去的,就風霜雨雪,仍舊在人間被吹打著。
4、月光在河水上邊并不像是在海水上邊閃著一片一片的金光,而是月亮落到河底里去了。
5、可見溫順也不是怎么優良的天性,而是被打的結果。甚或是招大的原由。
《呼蘭河傳》讀后感9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里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花園里面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這自由自在的語言讓人感覺她生長在一個溫馨的家庭,可她的遭遇卻十分不幸。她是個女孩,在上世紀時,重男輕女還很嚴重,父親的毆打,母親的冷言冷語,祖母甚至拿針扎她的手,沉重的'生活壓地她喘不過氣,而祖父卻給她晦暗的生活照進了一絲光亮,祖父讓蕭紅的生活感受到了光明,溫暖。這是她后來創作靈感的源泉。
前四章蕭紅寫了自家園子里的故事,后三章寫了三個人物,小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她把人物形象描寫的栩栩如生。小團圓媳婦是個童養媳,她受盡了苦難,在婆婆家被婆婆用烙鐵烙、用針扎,有時還不停地打她,有時被折磨暈了就被水潑醒繼續折磨,這一切正因為婆婆要給她一個下馬威,最后她因為人們的迷信被活活燙死,那時,她才十三歲。但是周圍的人只是看熱鬧,直到她被燙死后就把她當做茶余飯后的笑談。在路邊有一個大水塘,時常有孩子掉進去淹死,卻無人施救,而且有人死后他們在茶余飯后時討論葬禮時吃什么下酒菜,他們冷漠、麻木不仁、在別人的不幸中尋找快感、他們毫無同情和溫暖、他們生活困苦,看到人死后的扎彩,又感嘆起了人死后有多么風光。
現在雖然重男輕女、封建迷信的事件少了很多,但冷漠依舊;屢見不鮮:老人摔倒了沒有人扶,路邊有人乞討卻沒有人在意,那些遭受了校園暴力的人卻被人辱罵……
朋友啊,請對這個世界多一點的關愛吧!
《呼蘭河傳》讀后感10
童年,金色的童年,同年是美好的,童年懷揣在憧憬。而在蕭紅的《呼蘭河傳》中,孩子們的童年是痛苦的,不再幸福。
作者蕭紅的命苦嗎?在這個年代看,是痛苦的。父母對他不聞不問,祖母對他更是蠻橫無禮。而在那個閉塞的年代,蕭紅是幸運的,至少有哪個慈祥的'祖父關心著她。相比之下,隔壁老胡家的團圓媳婦才叫慘,和我們一樣大的年齡,本來應該在學堂里讀書,接受知識洗禮的。可她卻被父母遺棄,像只狗一樣被賣來賣去,最后,竟被火火地燙死。
回憶起自己的灰色童年,作者蕭紅很無奈。沒辦法,當時的呼蘭河城太閉塞,人們愚昧無知,竟把看別人死去,當作看相聲;看到小團圓媳婦被開水燙,竟沒有一個人上前就她。更有令人討厭的人,乘人們無知,用各種各樣迷信的手段騙人們的錢,還害死了多少可憐的人,這些人真的太可惡,太該死了。
八十幾年后的今天,中國早已向全世界敞開了大門,信息開始流動,人們也不在愚昧無知。現在的我們,享受著快樂卻不知感恩,享受著幸福卻不知知足。看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后,我深深地明白了現在生活的幸福,我們應該學會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珍惜每一個清晨。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這樣做了,并且做得很好了,蕭紅、小團圓媳婦、還有其他死去的人們的在天之靈看到了,也會覺得欣慰一點了。
讓我們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吧!
《呼蘭河傳》讀后感11
今天,我認真閱讀了《呼蘭河傳》,令我感觸很深。第一章主要寫了護欄和這座小城里的十字街。通過對大泥坑的描寫,使我感受到當時環境的惡劣和人們生活的清貧以及老舊的思想。
環境的惡劣:當時的街道灰禿禿的,地面很臟,塵土飛揚。下了雨,那就更麻煩了,人馬都會遭殃。
生活的清貧:人們都得吃瘟豬肉,患有賣豆芽菜的王寡婦生意不僅平淡,獨子也被淹死了,又沒人照顧,十分可憐!人們發生過許多不幸,令人讀后心情變得低沉,心里感到很惋惜。平時都很無聊,日子過得很平淡,只有對各種事情評頭論足或許才能快活點,生活中,一般人看來也許是不起眼的小事,可呼蘭河城里的人們就認為這些事很重大,很有意義。為什么呢?人們的日子過的很清淡,除了吃飯,睡覺,干活,還有什么事可做呢?一到冬天寒冷的時候,天空灰沉沉的.,有時候還會把門封住,使人出不來。他們就這樣生活著,該做什么就做什么,沒事就到街上去看看有沒有發生的新鮮事,生活不充實啊。
老舊的思想:像做生意,開店的,他們還是像舊時社會那樣,店前掛著兩張自古亦有之的布幌子,再寫上一個字(店名),就行了。相反,那位牙醫精心做了廣告,卻讓人們覺得奇怪,可見人們當時的思想多么老舊,人們接觸不到新社會,新改革,只能過著愚昧的生活。人們生活的這么凄慘,還這么努力地生活。作為新世紀的我們,更要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美好未來而奮斗!
《呼蘭河傳》讀后感12
這個暑假,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因為我覺得無聊的假期需要書本來充實!盡管作業很多,但就像魯迅說的一句話:“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一樣,只要愿意擠,總還是有的。”我只要一有時間,就會讀《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蕭紅,是張愛玲并稱的“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后來又改名為張廼瑩,1911年的端午節出生于黑龍江省呼蘭縣的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42年病逝。她的代表作有《呼蘭河傳》《生死場》《馬伯樂》《小城三月》《三個無聊的人》等。
《呼蘭河傳》中的`某一章節《祖父和我》。我對這一章節也特別感興趣。在蕭紅家的后花園里,種滿了許多她與祖父的美好回憶。祖父和她似乎成了好朋友,在一起打打鬧鬧。這個畫面讓我感到十分溫馨!讓我感受到作者兒時時光是因為祖父的陪伴而快樂有趣的!她在菜園里幫祖父割草,結果把韭菜給割了;幫祖父澆水,結果把水往天上撒,還說:“下雨了,下雨了!”多么可愛的小蕭紅啊!
在我的鄉下,祖父母也有一塊小的田。每次我去鄉下,爺爺奶奶總在地里忙活。我也總是屁顛屁顛地跑到地里去玩。那塊地仿佛是我的好朋友一樣,給我的童年添上了一抹陽光與色彩!
《呼蘭河傳》里有很多令人發笑的故事,我看得也是津津樂道。蕭紅還介紹了當地的有趣好玩的故事!讀完了這本書,還有一絲清甜留在我的嘴邊!讓我回味無窮!
《呼蘭河傳》讓我感受到一段真正的童年時光,因為有她的祖父的陪伴,她的童年才這樣的多姿多彩!
《呼蘭河傳》讀后感13
暑假里,因為打籃球不小心摔傷,右手骨折,我停下奧數課,停下架子鼓課,停下游泳訓練,媽媽不再催促我去上補習班,反而有更多時間讓我安靜看書,實在是暑假的一大樂事。
安靜看書,就能走進作者的世界,與作者對話。看著蕭紅的《呼蘭河傳》,尤其是那篇《祖父的園子》,當我看到小小的蕭紅在祖父的園子里,跟著祖父在里面轉,祖父戴一頂大草帽,她戴一頂小草帽;祖父栽花,她就栽花;祖父拔草,她就拔草。尤其是她拿著水瓢,拼勁力氣,把水往天空一揚,大聲喊“下雨嘍,下雨嘍”時,我忍不住笑出聲來。這樣的童年生活太令人向往了,那么無憂無慮,那么輕松自由。
奶奶也有個園子,她的園子應該說是個果園。有好多種水果,我叫得出名字的有芭樂,蓮霧,楊桃,百香果,樹葡萄……每逢我回去,奶奶總帶我去她的園子,邊走邊跟我說,百香果只長了一個,不過個頭很大,蓮霧掛滿了枝頭,得包些塑料袋,不然會有蟲子。我的腦袋中總是蟲子、螞蚱、螳螂…..因此,我寧愿在房子前逗小黃狗,也不愿意到園子中去看果子。奶奶也能察覺我不感興趣,就不愛帶我去看了。不過遠遠看去,還是能看到粉紅的蓮霧點綴在綠葉之中;看到甘蔗一簇簇地擠在一起;木瓜一家子圍著粗大的枝干,團結擁抱著……
媽媽說:“奶奶熱愛生活,所以她能在園子中找到樂趣,看著芭樂一個個長大,成熟了,摘下來留給家人,送給鄰居,這是分享;看到蓮霧碩果累累,折騰著去包住外表,防止蚊蠅產卵,這是付出;看到百香果藤葉攀爬,去砍來小竹子,搭架,這是勞動的.快樂。熱愛生活的人,時時都充實開心。”
是呀,蕭紅的祖父熱愛生活,關愛孫女,奶奶也是這樣。我也要成為這樣的人,熱愛生活,擁有自己的“園子”。
《呼蘭河傳》讀后感14
她,是東北大地的女兒。19歲那年,正值豆蔻年華的她,背井離鄉,顛沛流離,客死他鄉……父親是冷酷無情的官僚,唯有祖父給予她愛與暖。她有著一個熟悉的名字——蕭紅。
童年,如詩,如畫。
“采一朵倭瓜花,捉一只綠螞蚱。”童年,祖父的園子里,一切是自由自在的,毫無拘束的。“花都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蕭紅用悠閑輕松的筆調,為大自然增添了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第一次認識蕭紅,是在呼蘭河邊通紅的火燒云里——“這地方火燒云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白合色。葡萄灰,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時幼稚的我真懷疑她是為畫家——杰出的畫家,因為,只有畫家才能寫下那么多美麗的顏色。
兒時的生活記憶猶新。
她與祖父一同在園子里度過的那一段時光,是她一生最美好、最難忘的那段時光,著實令人羨慕。你跟著祖父學詩,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喊著“房蓋被你抬走了”;你讓祖父在井里為你撈鴨子燒了吃,直嚷:“一只鴨子怎么夠?”;你偷偷在祖父頭上戴一朵兒玫瑰花,笑得在炕上直打滾兒……多么美妙的童年,多么好玩的祖父啊!
她,蕭紅,一直忍受著命運折磨,寄居哈爾濱,避難青島,成名上海,蟄居東京,重返上海,轉移武漢……幾經周轉,最終客死他鄉。
生命固然短暫,童年卻著實美好。
《呼蘭河傳》讀后感15
春日的陽光透過云層,從半空中灑落出來,照在草地上,從窗邊透射進來,照在那本《呼蘭河傳》上。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蕭紅,書中講述的是他的童年生活。讀完這本書,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人物就是馮歪嘴子。馮歪嘴子原本是個拉磨的人,在媒婆的介紹下娶了王大姐做老婆。王大姐一共生了兩個孩子,使得本就清貧的生活雪上加霜。沒多久,王大姐就因難產死了,留下的兩個孩子只能由馮歪嘴子撫養長大。馮歪嘴子既要拉磨,又要拉扯孩子,可命運的挫折并沒有壓垮他,反而讓他更加堅強的活著。
馮歪嘴子的堅強和不向命運屈服的精神,讓生活在優越環境中的我們自嘆不如。在實際生活中,又有幾個人和馮歪嘴子的命運一樣呢?我們身邊的人,都不像馮歪嘴子那么的可憐和無助,有時,我們只是經歷了人生中的`一場小風沙,就被挫敗了。相比馮歪嘴子痛失親人,又要獨自養活兩個孩子的情況而言,我們的這點小風沙又算得了什么呢?人生還要繼續,生很容易,活也很容易,但生活卻不一定容易。如若連一點風沙都承受不了,那我們又該如何面對未來社會中未知的大風沙呢?馮歪嘴子的故事告訴我們,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不要一味的逃避,不向困難低頭,而是要學會堅強面對,只有這樣,問題才會迎刃而解。
命運總是會給我們提出各種各樣的挑戰,人生總要面對無數困難,但只要我們保持一顆樂觀向上,熱愛生活的心態,就一定會戰勝挫折,勇往直前。
【《呼蘭河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呼蘭河傳心得10-28
【熱門】呼蘭河傳心得03-15
閱讀呼蘭河傳心得04-14
《呼蘭河傳》閱讀心得02-19
《呼蘭河傳》心得體會10-20
呼蘭河傳心得體會04-06
《呼蘭河傳》閱讀心得7篇04-02
呼蘭河傳心得體會15篇05-07
呼蘭河傳讀后感06-27
《呼蘭河傳》讀后感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