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生職業規劃3篇
時間象奔騰澎湃的急湍,它一去無返,毫不流連,我們又將迎來全新的工作和生活,我想是時候好好地做一份職業規劃了。相信很多人都是毫無頭緒、內心崩潰的狀態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生職業規劃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生職業規劃 篇1
馬爾茨認為潛意識有神奇的能力———只要你設立了一個目標,潛意識的制導系統就會幫助你接近并擊中這個目標。
但為什么很多人并沒有擊中自己的目標呢?那是因為,你的潛意識不僅輸入了目標,還輸入了你沒有覺察到的目標。例如你可能一方面說“我要掙錢”,另一方面自我意象卻是“有錢人是壞蛋”; 一方面說我渴望成功,另一方面卻說我低人一等。如此等等。
所以,你內心深處的糾結,造成了自己的困境。而這深處的糾結,則來自于內心那幅用來描繪自己的精神藍圖或“心像”。每個人的理想來自哪里?來自于自我意象,就是以自我看法為基礎形成的。大多數都是根據我們過去的經歷、成與敗、榮與辱以及別人對我們的反應,尤其是童年時代的早期經歷而無意識地形成的。
心理理論 人生由自我意象決定
我們都渴望活出自己的理想狀態,馬爾茨是美國著名的心理醫生,他自創的心理治療取向叫“心理控制術”:我們的人生,都是由我們的自我意象所決定的,如果你要活出夢想,先要改變自我意象,這樣,人生才會隨之改變。
馬爾茨是如何發現了人性的這個奧秘?這和馬爾茨的工作有關,多年的整容經驗令他發現兩類現象:“許多例子中,改變外部形象似乎能創造一個全新的人,我手中的手術刀變成了一根魔棒,它不僅能改變病人的外貌,而且能改變病人的整個人生。生性害羞、不善交際的人變得大膽而無畏;一位”笨“男孩變成機靈聰慧的少年,后來還成為某知名公司的管理人員;向來懷有”鐵石心腸“的罪犯,幾乎一夜間從無可救藥的家伙變成了”囚犯標兵“……
也有一個謎團始終讓我不解:如果手術刀有魔力,那么為什么有些人臉部煥然一新卻始終死性不改呢?“
此外,他還發現很多人有“虛構之丑”,在他和其他旁觀者看來,當事人相當漂亮,但當事人自己卻堅定地認為自己很丑,所以一定要整容。
這些現象為什么會發生?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時,馬爾茨逐漸明白: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幅用來描繪自己的精神藍圖或“心像”。對我們的意識來說,這幅圖像可能模糊不清、朦朦朧朧、不甚分明,甚至一個人的意識根本沒有覺察到它的存在,但它的確就在那里,完完全全,纖毫畢現。
這個自我意象就是我們自己對“我是什么樣的人”的看法,它是以我們的自我看法為基礎形成的。
職場行動 擺脫“我不行”的模式
所以,如果在職場上,你認為自己的能力有限,穩居中層,小富即安,那么就不要抱怨升職的機會和你擦肩而過。
如果某人認為自己是“失敗者”,那么無論動機多好,意志力多堅強,他總能找到失敗的方式,即便機遇來臨,他也會失之交臂。
馬爾茨認為,自我意象是一個前提、基石或基礎,你的全部性格特征、行為舉止,甚至所處的環境,都是以它為基礎而建立。結果,我們的經歷似乎總在證明并加深我們的自我意象,從而形成一個循環。
我們的自我意象和父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譬如,假若父母喜歡否定自己的孩子,那么這個孩子進入學校后,就會有“我是一個失敗者”的自我意象,而他為了捍衛這個自我意象,成績會一塌糊涂,這反過來又成了支持“我是一個失敗者”的自我意象的證據。不僅如此,父母一方面會難過,同時也會有一種不容易覺察的得意———我早就知道你是一個失敗者,你看我沒說錯吧。
這也是“自我實現的預言”,即一個人一旦有了某種念頭,就會驅使自己去實現這個念頭。所以,要想改變一個人的'一生,關鍵是重塑自我意象。
我們要從那些束縛我們的,甚至是難于覺察的觀念中解脫出來,一旦你擺脫了那些“不可能”,“我不行”的固有模式,自我的能量將綻放出來!
自我探索 覺察自己的局限性信念
所以最重要的一點是真正覺察自己的模式,特別是潛意識里的聲音。
比如關于金錢,表面上你很渴望金錢,可是潛意識里,你認為“為富不仁”、“金錢是萬惡之源”,那么很遺憾,金錢不可能來到你身邊。
有個朋友,畢業后幾年一直在換工作,每個工作她都非常認真、賣力,但總覺得自己得不到應有的認可,上司承諾她的升職也屢屢落空,一怒之下,換了另一份清閑的工作,有一定的職位,她又覺得工作很無聊。無論在哪一種境況,她總能找到另她不滿的地方,而內心深處的聲音,是來自對自己的不滿。
她憶起中學時的第一次考試,新換了個學校,不適應,第一次大考全班第26名,她自我感覺還可以,但是回家看到父母深深失望的眼神,聽到他們嘆息著說:太差了!她的心一下子掉進了無底深淵。從此以后,她再沒有考過比這個更高的名次。
長大后,她經過自己的努力,家庭、工作都穩定下來,父母也很滿意,但她始終對自己不滿意,內心總有一個聲音在說:你還不夠好!正是在這種聲音的驅動下,她頻繁地跳槽,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而這一切就來自她小時候被植入的自我意象。
重塑自我意象,第一要覺察,把自己從“我不能、我不行”的局限性信念里解放出來,再輸入單純的目標,只要我們真的設立了一個目標,潛意識就自動會幫助你實現它。
例如,植物學家路易斯-阿加西一直致力于搞清一個石塊中鑲嵌的魚化石。由于百思不得其解,他將工作放在一邊,試圖從頭腦中摒棄這一切。他在晚上反復對自己說:我明明白白看到了那條魚,如此這般到了第三天晚上,他在睡覺前拿了紙和筆放在床邊,快到早晨時,那條魚出現在夢中,一開始很模糊,但它的動物學特點最終變得十分清晰。
天仍然伸手不見五指,他在半夢半醒之間將這些特點寫在床邊的紙上。第四天早上,他驚奇地看到自己的草圖,以之作為指引鑿開化石的表面。當魚完全顯露出來時,竟然與草圖完全一致,于是他很快判定了它的種類。
這說明,只要你設定了一個目標,你就可以將其交給潛意識去工作,這時甚至你不需要努力,反而越放松越好。放松是更容易找到答案的渠道。努力藏著一個邏輯“我能找到答案”,而放松是“我要松弛掉緊張的神經,打開潛意識之門”。也就是說,答案不是我找到,而是因為我打開了通道,答案自動來到身邊。因此,愛迪生才說:“思想就在空氣中。”
修煉技巧 給自己放“精神電影”
為了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設立目標后,除了尋求潛意識的幫助外,我們可以自己做些什么嗎?
當然,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馬爾茨建議,我們可以多在想象中看“精神電影”。如果你設立了一個目標,那么你可以在想象中進行相關練習,而且越詳細越好。
實際上,播放“精神電影”已成為很多體育訓練的辦法。美國學者就籃球運動做過一個實驗,一部分人通過實戰練習投籃,另一部分人通過想象練習投籃,而經過相同時間的練習后發現,兩批人的投籃命中率不相上下。“精神電影”這一辦法可以應用在很多地方。譬如,你可以每天花幾分鐘,帶入你老板的位置,從他的角度來考慮工作,越細致越好。
這些技巧都有著同樣一個道理———先去塑造一個自我意象,而后這個自我意象就會在現實中展現出來,職業理想就這么一步步實現了!
人生職業規劃 篇2
第一步:分析你的需求:
你也許會問:這一步怎么做呢?不妨試試以下兩種方法。一種是開動腦筋,寫下來10條未來5年你認為自己應做的事情,要確切,但不要有限制和顧慮哪些是自己做不到的,給自己頭腦充分空間。第二種更直接,完成這個句子:“我死的時候會滿足,如果……”想象假設你馬上將不在人世,什么樣的成績、地位、金錢、家庭、社會責任狀況能讓你滿足。
第二步:SWOT(優勢/劣勢/機遇/挑戰)分析
分析完你的需求,試著分析自己性格、所處環境的優勢和劣勢。以及一生中可能會有哪些機遇;職業生涯中可能有哪些威脅?這是要求你試著去理解并回答自己這個問題:我在哪兒?
第三步:長期和短期的
根據你認定的需求,自己的優勢、劣勢、可能的機遇來勾畫自己長期和短期的目標。例如,如果你分析自己的需求是想授課,賺很多錢,有很好的社會地位,則你可選的職業道路會明晰起來。你可以選擇成為講師–這要求你的優勢包括豐富的管理知識和經驗,優秀的演講技能和交流技能。在這個長期目標的基礎上,你可以制定自己短期目標來一步步實現。
第四步:阻礙
確切地說,寫下阻礙你達到目標的自己的缺點,所處環境中的劣勢。這些缺點一定是和你的目標有聯系的,而并不是分析自己所有的缺點。他們可能是你的素質方面、知識方面、能力方面、創造力方面、財力方面或是行為習慣方面的不足。當你發現自己不足的時刻,就下決心改正它,這能使你不斷進步。
第五步:提升
現在寫下你要克服這些不足所需的行動計劃。要明確,要有期限。你可能會需要掌握某些新的技能,提高某些目前的技能,或學習新的知識。
第六步:尋求幫助
能分析出自己行為習慣中的缺點并不難,但要去它們卻很難。相信你的父母、老師、、上級主管、職業咨詢顧問都可以幫助你。有外力的協助和監督會幫你更有效地完成這一步驟。
第七步:分析自己的`角色
制定一個明確的實施計劃:一定要明確根據計劃你要做什么。那么現在你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職業規劃方案。如果你目前已在一個單位工作,對你來說進一步的提升非常重要,你要做的則是進行角色分析。反思一下這個單位對你的要求和期望是什么。做出哪種貢獻可以使你在單位中脫穎而出?大部分人在長期的工作中趨于麻木,對自己的角色并清晰。但是,就像任何產品在市場中要有其特色的定位和賣點一樣,你也要做些事情,一些相關的、有意義和影響但又不落俗套的事情,讓這個單位知道你的存在,認可你的價值和成績。的人士會不斷對照單位的投入來評估自己的產出價值,并保持自己的貢獻在單位的要求之上。
人生職業規劃 篇3
30歲之前:做好起步
這一階段是從學校走上工作崗位,是人生事業發展的起點。它主要目標,就是選擇職業與堅持學習。在充分做好自我分析和內外環境分析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設定人生目標,制定人生工作計劃。再一個任務,就是要樹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年輕人步入職業世界,表現如何,對未來的發展影響極大。有些年輕人,特別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總認為自己有知識,有文化,到單位工作后不屑于做零星小事,不能給同事們留下良好的印象,這對一個年輕人的發展而言,可以說是一個危機。人一生工作所需的知識,90錒骱笱習的。踱個數據足以說明參加工作后學習的重要性?
40歲之前:修訂目標
這個時期是人充分展現自己才能、獲得晉升、事業得到迅速發展之時。此時的任務,除發奮努力,展示才能,拓展事業以外,對很多人來說,還有一個調整職業、修訂目標的任務。人到30多歲,應當對自己、對環境有了更清楚的了解。看一看自己選擇的職業、所選擇的生涯路線、所確定的人生目標是否符合現實,如有出入,應盡快調整。
50歲之前:學會充電
這一階段,是人生的`收獲季節,也是事業上獲得成功的人大顯身手的時期。對于到了這個年齡仍一無所得、事業無成的人應深刻反省一下原因何在?重點在自身上找原因,對環境因素也要做客觀分析,切勿將一切原因都歸咎于外界因素,他人之過。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找出客觀原因,才能解決人生發展的困阻,把握今后的努力方向。很多人在此階段都會遇到知識更新問題,特別是近年來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知識更新的周期日趨縮短,如不及時充電,將難以滿足工作需要,甚至影響事業的發展。
60歲之前:晚年生涯規劃
此階段是人生的轉折期,無論是在事業上繼續發展,還是準備退休,都面臨轉折問題。由于醫學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此時乃至以后的十幾年,都能身體健康,照樣工作。
【人生職業規劃】相關文章:
人生的職業規劃12-23
人生職業規劃02-06
職業規劃與成功人生11-27
人生職業規劃書12-23
人生定位與職業規劃03-06
人生職業規劃四篇03-09
人生精彩奪目-職業規劃03-30
人生職業規劃課感想03-11
人生職業規劃(15篇)12-03
人生職業規劃5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