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走近杭州創業海歸:創業中國心
因為種種原因,他們回到了中國,創辦企業。然而,他們的最終目的,都是一樣的,哪怕說出來有時候會怕人說矯情,但是,他們確實都有一顆火熱的“中國心”。正如一位海歸告訴錢江晚報記者的,他“想在高速發展的中國,再一次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我的個人價值,和為祖國做點事情的心意,是融在一起的”。
辦企業,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遠比求學、工作復雜。記者采訪了杭州的幾位海歸,他們經過磨礪存活至今。而當初,在他們周圍創業的朋友、同學,不少已經放棄了。
他們面臨最大的難題是本土化,以及克服自己身上太過理想主義的東西。我們試圖通過講述他們的故事和困惑,讓不同背景的創業者看到他們共同的努力和希望。
什么都需自己調節
采訪那天,記者換了鞋后進入這家公司纖塵不染的接待室。不一會兒進來一個穿白衣服的清秀女孩,看上去柔弱甚至怯生生的。她的助手介紹:這是汪總。
汪昕是杭州人,除了她在經營一個企業的事實外,從她的外表實在找不出任何作為一個企業當家人的線索。她說話柔聲柔氣,喜歡文學和心理學的書,在時攻讀教育學,平時喜歡聽點音樂,晚上一個人開車在空蕩蕩的三橋上會覺得孤單,還跟爸媽住在一起……
在留日期間,汪昕教一個日本女孩學中文。女孩的爸爸是鐵三角一個分公司的老總,那時他正在考慮把部分生產基地放到中國。
他委托汪昕到中國處理一些事務,她于20xx年4月正式在杭注冊了公司。
這位老總眼光獨到。20xx年,杭州鐵三角只有十來個人,租了濱江區一個軟件園3號樓的幾間房子,后來搬到6號樓,再后來搬到8號樓。租的房子從一層變為兩層、五層,到20xx年10月,他們搬進了自己公司的大樓。這時候,管理層加員工已經有400多個人,企業越做越大。
鐵三角擅長做唱機針頭、麥克風、耳機等,在日本和歐美享有盛名。總公司對品質的苛刻要求,讓汪昕在公司成立初期壓力很大。她還記得,當時為了等一臺專業調音臺下線,從老總到車間員工守著生產線幾天幾夜。
這個女老總習慣于輕描淡寫講自己的經歷,包括這8年來她付出的努力和犧牲。
“其實沒有覺得很苦,就有一次,為了等一批進口設備,我緊張得不能回家,跟一些日本員工在公司過了春節。當時趕上春運,不知道什么時候設備會到,濱江那時候一家飯店都沒有,我們春節那幾天就吃方便面度日,還放了鞭炮。日本沒有這種習俗,他們還覺得挺開心。”
“剛開始,常常加班到很晚,一個人開車經過空空的三橋,真是有點凄涼的。”
這8年來,汪昕見證了高新區的發展。她說,剛來時這里幾乎沒什么高樓,江南大道還不到現在的一半寬,其他的路還是泥濘小路。“看,后面士蘭微電子那棟樓,我們2006年搬進來時還是平地呢!”她把自己最美麗的年輕時光貢獻給了公司,奇怪的是,從準文學青年到董事長兼總經理的角色轉變,她似乎沒有經歷太多慌張。
當年跟她學中文的日本女孩,如今已為人母,做起了全職太太。而汪昕,原來似乎會成為一位老師或者心理師,卻挑起了公司的重擔,并打算一直努力做下去。
“什么都靠自己調節的,我把許多權限交給別人,自己多考慮一些公司遠景的事情。多下來的時間,看看書,很好了。”
人要隨著環境變
回國前,鄭秋楓美國在杜邦、朗訊等大公司任職。有一次浙江省電子商務考察團去美國考察,聽到他的一些陳述后很感興趣,邀請了他和其他一些中國留學生共同回來做一個省級企業的信息化規劃項目。就這樣,李慧和鄭秋楓等人認識了,并且迅速組建了一個團隊。
李慧在美國讀完工商管理碩士后,打算把國內沒有的一些東西帶回來,但在遇上鄭秋楓前,她還沒有很清晰的規劃。她擅長市場運營,跟管理出身的鄭剛好搭檔。
他們都有工作經歷,并且有財力、人脈的積
【走近杭州創業海歸:創業中國心】相關文章:
創業定義和創業管理11-21
創業計劃創業計劃書05-25
創業總結07-18
創業的方案11-06
創業的贈言10-29
創業的說說10-03
創業座右銘02-05
創業的句子02-12
創業的口號11-04
經典創業格言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