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同學的演講稿【推薦】
演講稿是作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語表達使用的文稿。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演講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相信寫演講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感恩同學的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恩同學的演講稿1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xxx,很榮幸得到這次在國旗下發言的機會。
同學們可能都注意到開學以來這幾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都是“感恩”,“羔羊跪乳,烏鴉反哺”讓我們銘記感恩父母;“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讓我們銘記感恩老師;“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讓我們銘記感恩勞動,感恩生活。然而,作為一名學生,還有一群可愛的`人,值得我們感恩,這群人就是我們身邊的同學。今天我演講的題目便是“感恩同學,友好相處”。
漫漫求學路,是同學陪我們一起走過,我們在一起學習,一起生活,一起歡笑,一起難過,一起成長。在學校,當我們生病的時候,往往是同學們最先發現并悉心照料我們;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是同學們最早伸出援助之手;當我們取得成績的時候,也往往是同學們最先與我們分享喜悅,我們要感恩同學,感恩朋友。
作為一名中職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穩固的時期,跟同學處好關系,理性對待同學關系尤為重要。傳統智慧有言: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我們要看到身邊同學的優點長處,由衷的贊美并且謙虛的學習,某些同學身上存在缺點,我們也能夠發現并且對照自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奇裝異服、玩世不恭,你可能覺得這是個性張揚的表現,但是你早晚會發現這些并不代表成熟;拉幫結派、打架斗狠,你可能會用江湖義氣來標榜,但是你早晚會發現這些太幼稚;愛慕虛榮、貪圖享樂,你可能認為這樣很炫酷,但是你早晚會發現這說明你太年輕。我相信大家都能做到多交益友、不交損友、樂交諍友。
當然,不管是同學身上的優點還是缺點讓你有所收獲、有所觸動,我們就應該抱有一顆感恩之心,因為畢竟是同學們陪我們一起走過、一起成長。
感恩同學的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我是xx級油氣儲運的x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同學”。相遇是天意,相識是人意,相知是有意,感謝生命中有你們(鞠躬),愿你們的生命中有足夠多的云翳,去開創一個個美麗的黃昏。
一首《同桌的你》情意綿綿,勾起了我對你們的回憶,一句“天冷了多穿點”,讓時光定格在那溫暖的時刻。
是誰。
在我們傷心難過時,靜靜的傾聽我們抱怨,是誰。在我們挨欺負的時候挺身而出,又是誰。在我們迷茫彷徨時,給我們溫暖的擁抱。
他們就是遠在天涯,近在咫尺的同學。他們給予了我們如此之多,難道我們不應該感恩他們嗎。
那么,就讓我們的感恩之心在天空匯聚,化成一種力量,滋潤每個人的心田。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變得很忙碌,我們無法再像當初那樣親密無間,那樣談天說地,時間距離,真是個不大不小的阻礙。
想當年我們一起擁抱哭泣,一起把酒言歡,一起通宵達旦。然而,曾經的無話不談,到了現在的不知所言,盡管從前的.關懷依舊未變,然而心靈之間卻漸漸有了空隙,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會產生不同的同窗之情。
小學時,哼著小曲、奔跑在草地田間;初中時,一起任性,一起瘋耍打鬧;高中時,一起傾吐苦水、一起為高考奮斗;大學時,一起為理想掙扎、一起為前途迷茫。
成年后一起為工作煩惱,一起為生活奔波。
漫漫人生路,我們身邊總有著同學的陪伴。然而,這些同學卻由著不同的角色輪流更替,每一次的分離,每一次的不舍,都留給我們傷感與祝福;每一次的淡漠,每一次的回首,都留給我們遺憾和期盼,我們總習慣說,有空去找你玩,可是我們什么時候才算有空,我感恩我的同學,是他們讓我感受到了集體生活的快樂,讓學生時代成為相冊中最真最純的一頁。
我感恩那些在我危難時刻鼓勵和幫助我的同學,讓我看到了希望,一改頹然,乘著奮斗之舟朝夢想的彼岸前進。黑夜給了我們黑色的眼睛,我們用它尋找光明。我感恩那些批評過我的同學,是他們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讓我那顆有些動搖的心愈來愈堅定,最終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每個人的路都是不同的,但是請相信“條條大路通羅馬”。重要的不是選擇了哪條路,而是能否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感恩深深,真情切切,感恩使我懂得如此之多。因為心動,所以懂得了感動;因為感動,所以懂得了感恩。
讓感恩意識傳遞,相信我們的前途會更加光明,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
青山依舊情未老,尺素寸心兩相知,但使天涯深情在,何須責怪魚雁遲,讓我們帶上一顆感恩的心上路,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紅。
“愿同窗之情伴你我常在,與你我同行”。
我今天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感恩同學的演講稿】相關文章:
感恩同學的演講稿03-08
《感恩同學》演講稿02-02
感恩同學演講稿07-19
《感恩同學》演講稿12篇02-14
給同學感恩節祝福語 感恩節祝福語大全03-04
感恩演講稿:心存感恩03-07
感恩母親的感恩演講稿06-11
感恩母親演講稿:感恩母親03-07
感恩演講稿:常伴感恩之心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