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廣播實習報告3篇
在生活中,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廣播實習報告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廣播實習報告 篇1
昨天采訪的那位鼎福集團的老總,讓我回來之后很感嘆,性格決定命運真是絕對的真理啊,他的成功最主要的原因來自他性格中不放棄的部分,只要認定一件事,絕不回頭,就算吃盡苦頭,也要堅持到底,雖然并不是每一次結果那么完美,但日積月累,形成他性格中不畏懼困難,并想方法去解決難題的好的方面,這種性格同時也給他帶來了別人的欽佩進而愿意與他合作,并相信他能成功。
17歲的時候,只身一人從臨沂騎著自行車去日照看海,鄉親們說大海是個灣,他不信,非要親眼去看看大海什么樣,途中必須經過九嶺十八坡,車子騎到一半腿就不聽使喚了,骨子里的不放棄精神告訴他要堅持,對大海的渴望最終戰勝了疲倦,早晨出發,晚上才見到真正的大海,就這樣騎了一天,17歲的看海旅程在郭樹福心里已成為重要的記憶,大海的遼闊雄壯給17歲的他以深深地震撼,走出小山村外,這世上還有這么壯美的地方,開啟了17歲的.他看外面世界的眼光,從此,他人生的路開闊了起來。
人的眼光很窄,可人的腳步可以到很多地方,只要敢想敢干,命運可以改變,為什么成功的人那么少,我覺得性格中的冒險意識缺乏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當然,我說的冒險不是賭博式的盲目冒進,同時要有理性的思考。
廣播實習報告 篇2
一直以來,我都很熱愛廣播電視。于是執著于心底的那個夢想——讓聲音透過電波傳達思想,用聲音的魅力去溫暖靈魂。回憶在**市**區廣播電視局實習的時光,心中滿滿的全是感激。這段時間經歷了很多,當然,成長了很多。
我是七月初進入**市**區廣播電視局開始實習的,剛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覺得自己好像格格不入,心中不免有些困惑。漸漸熟悉了,才發現其實也其樂融融。回顧走過的點點滴滴,讓我親身體會到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艱辛,也讓我對新聞的、工作者有了新的認識實習不僅增長了我的社會閱歷,拓寬了我的社會實踐面,也提高我的新聞采學寫習能網力。
因為我在學校的院報資訊版當記者,所以對于媒體的流程還是有一些認識的,剛進到實習單位的我渴望能夠在這段時間里最大可能的學到最多的知識,自己準備了一個記事本,對于剛剛才開始實習的我們來說,采訪中的記錄也是很重要的,或許老師在采訪中不會記太多的筆記,那是因為他們已經有著很豐富的經驗,而對于剛剛起步的我們來說,筆記對于后來的寫作是大有作用的。記一記自己心里踏實,回去寫稿也全靠它了,所以我全仰仗著這個小本子。感覺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有時不能很好的運用到實際的采寫中去,理論和實踐脫節。在學校也學過關于采訪方面的技巧,寫電視新聞稿子的時候他們總是教我固定的結構,但是慢慢習慣了才覺得萬變不離其宗的道理,為自己得知之甚少感到羞愧,為自己的無知感到后悔。
這次實習我不僅參與了采訪的實際過程和寫作,也開拓了視野,見識社會各界人士工作言談。作為地方電臺,報道的內容僅為當地的社會經濟服務,作為政府和民眾的傳聲筒。我們的記者就站在本地居民的角度上選擇與百姓切身利益有關的問題來報道。對于同一個事件,怎樣抓住事件的關鍵,簡明扼要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良好的文字能力是首要的。而新聞稿的寫作必須是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必須交代起因、過程、結果。新聞業務能力方面,為優秀的新聞報道必須具備三個要素:好的新聞題材,好的采訪技巧,好的寫作手法。例如采寫會議新聞的主要流程是:告知采訪內容——參加會議——拍攝會議畫面——寫新聞稿——后期制作——局長審核,通過后才能播出。還有采訪人物,訪前準備和采訪計劃是一個采訪進行前不能不重視的重要部分。無論是哪個記者老師,在出訪前必定會通過各種手段了解采訪對象,只有這樣,我們和采訪對象才會有更多的交流,也才有可能挖到獨家和更深層次的報道。短短的一條新聞卻要花費如此多的時間,每個成功都來之不易。另外,在報道中,不僅數據不能絲毫誤差,領導的名字也不能有差錯,否則就可能弄出顛倒主次的笑話。從將來的就業計劃來看,實習不僅可以加強實際操作能力,也是檢驗自己能力的機會。
通過實習我總結了以下幾條經驗,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我能領悟這些經驗,將會使我受益匪淺。
第一,作為一個新聞人,應該擅長主動和別人交流打交道。在此次實習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面對沉默不語的尷尬,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去與別人主動交流,在工作的時候同樣也要積極主動地與同事交流。在今后的社會工作中,注重的是團隊精神,而且我還必須去幫助別人或是接受別人的幫助已完成工作。
第二,工作時一定要一絲不茍,認真仔細。對待每一條新聞審稿一定要小心謹慎,有時候就算是一個小小的.失誤不僅僅使自己的工作進程受阻,還會影響廣播播出的新聞質量,因此認認真真地做每一件事情就顯得尤其重要。
第三,日常工作都會比較繁瑣,枯燥,在工作崗位上一定要勤于思考,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虛心的向人學習,細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及時的與他人溝通。趙主管在這方面幫了我很大的忙,他指導我在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自己也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新聞稿件寫法技能。
第四,善于觀察。敏銳的觀察力,應保持清醒的頭腦,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風起于青萍之末”就能聞風而動。新聞要有時效性,作為新聞人就應時時刻刻留意身邊發生地一切事物,洞察一切有新聞點的訊息,這樣才能及時挖掘新聞素材,透過現象抓本質,寫出具有實質性意義的新聞稿件。
第五,擺好心態非常重要。眾所周知,記者是一個特殊的職業,也是一個受人尊重、令人羨慕的職業。記者的職業特點使他上可以接觸賢達名流,下可以結交平民百姓。所以,記者不但要有一種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還要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
實習對我們來說,的確是一次綜合能力的全面考察,是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新聞實踐結合起來的機會,是我們走進生活,接觸社會,學會與人溝通交流的機會,作為新聞專業的學生,我們都希望通過實習來提高自己的實地采訪能力和寫作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和社會經驗,為今后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基礎。“紙上談兵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我在理論聯系實際方面有很大進步,我學到了很多課堂上不曾學到的知識,“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只有將理論付諸于實踐才能實現理論自身的價值,也只有將理論付諸于實踐才能使理論得以檢驗,也破除了電視臺的神秘感。使我熟悉了新聞采編制作的一系列過程,使我了解到新聞記者編輯的工作性質和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應具有的素質。在與工作人員的交流過程中,我不僅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技巧,而且還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另外,此次實習,我深深體會到了積累知識的重要性。自己專業知識的匱乏,知道的少,掌握的知識涉及面也特別的窄,有些時候根本就不知道所處的范圍有什么涉及面,根本無從下手,后悔自己在學校沒有學到足夠的知識。
在實習過程中我還翻看了一些傳媒方面的點睛之作,聚集了國內傳媒研究與運營管理方面的專家學者共同編撰的《20xx年: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中對來年中國傳媒產業的走勢進行了科學分析,和以往相比,去年,20xx年的傳媒業大事頻出,熱點不斷,所以“化危為機,尋求轉機”作為20xx年傳媒業發展探索的主題。通過此書我認識到了傳媒產業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新興產業,規模和結構都在發生迅速變化。傳媒見證著中國三十年的發展,而傳媒產業本身在三十年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也恰恰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和具體成果之一。我認為,大學期間不要好高騖遠,要打好基本功。大學階段的學習扎實與否,認真與否,與未來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
此次實習雖已結束,時間也不長,但卻有重大的意義。它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并鍛煉了我各方面的能力。這對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將產生積極的影響。但是不管將來會怎樣,這都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這些難能可貴的經驗對于我的學習和將來的工作都非常重要,同樣也是今后最值得回味的經歷之一。感謝實習單位和指導老師不吝賜教和大力幫助。只要想到生命中有你們相伴,我就有了前進的動力,就有足夠的勇氣揮出一道屬于自己的靚麗風景。實習的生活是短暫的,但是經歷卻是永久的。
廣播實習報告 篇3
這個寒假的社會實踐是在灌陽縣廣播電視局里進行的,我負責的是寫新聞稿、攝影等屬于記者一類工作。記者的實際工作,我還是覺得比較累的,工作時間就是典型的“隨傳隨到”。時間并不是非常固定,有時8點就會有任務了,桂林的冬天很冷,八點鐘之前必須要到達辦公室拿攝影機,那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我一個人走在冷清的大街上,而別人應該還在夢鄉里吧。
這是大學的第一次社會實踐,因為是大一的學生,算是初來乍到,什么都不懂,對于新聞學也是初不涉及,并且我是一個人去實習的,沒有人陪伴,這一切對于我來說都是一種挑戰。而我本身是非常喜歡這個專業,在寒假的偶然一個機會,我在我們縣城的縣團委當志愿者,在縣團委做一些春節團委活動,剛好那里的書記要去電視局交一些活動的視頻,在我的一番懇求下,他把我帶到了廣播電視局,就這樣我進來電視局實習。短短的一個月的工作過程是我受益匪淺,不僅新聞學專業知識增長了,最主要的是懂得了如何更好的為人處事。
如今社會處于加速發展變化中,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就要不斷提高思想意思,完善自我。近一個月的實習過程中是我成長了不少,下面有我的幾點心得:
第一是要經得起考驗:求學路途,本就是孤單的。要耐得住寂寞,要學會一個人面對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去報到的第一天,每個記者都在忙著,像是沒有空管我一樣,于是我開始看記者們寫的新聞稿,了解在電視臺工作的記者該如何寫新聞稿。第二是端正態度,不管是主任下達的任務還是跟記者出去采訪都必須認真完成,要有在其位謀其職的精神,不能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在那實習的那幾天我發現當記者很忙,沒有時間整理辦公室,實習那一個月我都會提前一個小時去辦公室,打掃衛生,擦擦桌子,等待老師帶我出去采訪。第三是要虛心,我是去學知識,學見識,我并不是去拿工資上班的,所以不懂就要虛心問老師,接受老師的教導。我在學習時,老師不忙的時候就會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他說:“當記者的一定要走在領導前面,主要是為了抓拍鏡頭,這樣領導不會怪人。”我學到的作為記者必須注意觀察周圍事物的變化,.不管何時何地都該有筆有紙,隨時記錄采訪人的說話,這樣以便寫新聞。在生活中,閑來沒有事就該多看一些書,來增強自己的文化底蘊和內涵。“紙上學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 我想更多的應該要多實踐,虛心求教。實習期間,我利用此次難得的機會,努力工作,嚴格要求自己,虛心向老師求教,認真學習新聞學的知識,利用空余時間認真學習一些課本內容以外的相關知識,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從而進一步鞏固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最后是要職業道德,實事求是的報道新聞,敬崗愛業。記者就是經過調查,采訪之后能夠讓不同階層的人對事件有個深入的了解,然而做到這點需要有責任心與毅力、有耐心。
這次社會實踐主要寫了以下幾篇稿件,其中在采訪過程中也學到了很多:
一、《我縣檢察院開展中層干部職務競爭上崗活動》,尤記得,這是第一次跟老師去采訪,也是我第一天去報到。這是主任臨時接到檢察院的通知。當我們到那里的時候會已經開始了,老師負責攝影,我負責記筆記,與在學校不同的是,有人專門接待我們,給很多關于競爭上崗的資料給我們看。老師告訴我在哪里都要肯問,如果不問誰都不知道你想要什么。所以寫這篇稿的時候,由于是廣播稿,要求的字數不多,資料齊全,寫起來得心應手,請教了老師之后,我并在當天中午就交稿了。
二、《我縣水電局局長王萬生前往拱水壩調研》,寒冷的冬天,跟著局長在縣城灌江流域施工地走訪、督查。對于女生來說非常不容易,在記錄著些調研工作時,我從水電局局長身上也學到了很多,在去實習之前我聽到過很多埋怨政府的話,大致是說政府不為民辦實事之類,在這之前我也是這樣認為。可當我聽著局長一路上對那些江河土地水土流失的原因的解析,以及在近段時間要如何去完善時,當我看著局長冒著雨迎著嚴寒,走下車去看那些被抽空泥土的路段時,我并開始打消了之前的埋怨,他對屬下說一定要把工作布置下去,那些話語,讓你不得不相信,其實政府里的人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腐官,都是壞人。我在車上看到了政府為老百姓修的水泥路,那些為保護水源而修的護坡。大大小小的事都在于我們自己去發現,而不是一味的埋怨政府這做的不好,那做的不合心意。局長對我說的那句話我不會忘記“少傳,多防,相信政府!要相信自然規律的強大,人是無法改變的,只能利用!”
三、《我縣人民掀起買樹苗熱》、《我縣召開全國找礦突破總動員視頻會》~在這些寫作過程中,我深深題會到了當一名記者需要有非常強的時間觀念,要有敏銳的洞察力,還要有非常好的人際關系。而這一切只要認真的`去做了,認真的去學了,都是可以鍛煉出來的。這幾篇稿中,老師給了我學攝像的機會,剛開始學學時,我甚至連開機都不會,還感覺有點重,那種攝像的機子大概有五六斤重。可漸漸的我可以拍攝像了,并且也有了一點技術,并不再盲目的亂拍了,也得到老師的允許,在各種會議中,給攝影機給我拍四、五個鏡頭。
四、跟拍“兩會“全過程。開兩會是縣城記者相當忙的時候,當天的新聞需要當天播報,既要拍攝又要當天制作出來,那三天所有的記者都會有不同的任務,當然我這個實習生也不例外。我跟一個老師拍人民代表同期聲,在這幾場會里面我們要把自己當成局外人,不參與會中,但是又必須找不同的代表采訪,當然那是預約好了的,只要準備好要問的問題等待代表們有時間,并會在大會門口接受采訪。
由于實踐的機會不多,使我與別人對話時不會應變,會使談話時有冷場,這是很尷尬的。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別人給你的意見你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事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周圍所接觸到的人,只要他們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便要虛心認真的向他們學習,正所謂:”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既文章.”當我們可以選擇的時候,一定謹記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對那樣的工作,務必會讓人感到身心的疲憊,但感覺是快樂的,因為我已經把它當成了一次學習的機會,而我更是要緊緊地抓住這次難得的機會,所以心里很是滿足,我明白,其實不管在哪個行業,激情與耐心都是不可以缺少的,激情讓我們對工作充滿熱情,充滿動力,愿意為共同的目標而奮斗。
【廣播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廣播電視編導實習報告06-26
廣播電視行業實習報告01-28
廣播臺實習報告匯編6篇03-24
廣播電視臺實習報告范文12-30
大學生暑期廣播電臺實習報告06-12
廣播電臺實習總結04-08
新聞專業實習生廣播電臺實習總結02-10
廣播電臺實習心得體會03-11
暑期實習報告實習報告02-25
我的實習報告工作實習報告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