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準教師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在現在社會,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準教師暑期社會實踐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準教師暑期社會實踐報告1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工作計劃和三年發展規劃為綱領,以xx市教研室計劃為指導,堅持“青藍相融,陽光互鑒,辦一所充滿陽光的學校”總目標,本著“發展教師、提高質量”的宗旨,著力做好“課程、課堂、質量、隊伍”等方面改革,切實履行“研究引領、指導培訓、服務管理”職能,助推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彰顯辦學特色。
二、具體工作措施和要求
1.豐富研訓平臺,深化課程改革
深化學校課程改革是提升學校課程建設和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要著力做好三件事:課程建設、課堂改革和教學管理。
在課程建設方面:樹立“無處不課程、無事不課程、無人不課程、無時不課程”的課程理念,開發建設由“國家核心課程和校本延伸課程”組成的、浸潤“七色陽光”文化特色的“陽光課程”體系,形成一批指向六小陽光少年核心素養和少年領袖品質的、能滿足學生成長需要的校本優質課程和精品課程,讓每個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命色彩。
教導處上學期對學校課程建設已經做了初步的規劃,從辦學理念、育人目標、育人目標在課程中的體現、課程體系和內容等方面進行闡述。但是具體如何實施、落地開花還需經過學校領導、專家進一步指導,形成定稿。
在課堂改革方面:踐行“學為中心、先學后教、教為學服務”的課堂理念,建設“陽光課堂”。陽光課堂是自主的課堂、自信的課堂、快樂的課堂、智慧的課堂。教師是支持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組織者,要善于激發、幫助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得學習的方法和技能;陽光課堂要讓每一位學生做到“我參與、我思考、我成長、我快樂”,讓學生渴望學習、熱愛學習,師生共同分享學習過程及生命成長的喜悅。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主動表達、充分交流、自由生長的生命場,提高思維力、表達力、生成力等學習能力。
鑒于以上的理念把握,本學期要以《基于20xx版新課程的課堂問題診斷與策略研究》為引領,著力指向課堂問題,開展深度學習與主題式研究活動,構建陽光課堂。
三、主題式教研目標:
通過將教師教學中(或課題研究中)遇到的問題當作教研活動的主題,讓教師帶著研究者的角色參與學習、研討、體驗與感悟,實施課例研究,實現三個轉變,即教研活動目標從“個性化展示”向“解決共性化課堂真實問題”的轉變;教研活動主體實現“個人單兵作戰”向“集體團隊合作”的轉變;教研活動方式實現從單一、靜態呈現向多元、可持續性發展的轉變,從而整體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四、主題式教研路徑:
遵循“確立主題——明確目標——有序研究——總結深化”的研究路徑,重點把握三個環節:
一是確立主題,研讀研討(基礎)。
活動之前,各學科要根據教師、學生以及本學科普遍存在的需要解決的,或者本學科值得研究的一些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和梳理,合理分解成一個個板塊,再根據每個板塊涉及的重點、難點確立一個個研究的主題,形成主題序列,使得每次研訓活動板塊清晰,主題明確。確立主題后,在集體活動開展前,請全體老師圍繞主題學習相關的理論,并在該主題的`統領下研讀教材,確立該主題在教材中的立足點,并尋求如何在教學中予以突破的方式。
二是課堂驗證,交流碰撞(關鍵)。
學科組內開展集體備課,確定一位教師依據前期研討及分析學情后,設計教學方案,組內教師一起通過網絡研修和集體備課探討如何解決教學實際中的問題,在交流碰撞中,得出最優化的教學設計進入課堂進行驗證。除執教老師外,其余老師均需帶著對如何解決該主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的思考進入課堂,并通過觀察獲取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或存在的問題。就這樣,主題的研究隨著組內的交流,課堂驗證,教與教,教與學的反復碰撞中步步深入,也將主題研究隨之推向縱深。
三是總結反思,有效提煉(宗旨)。
在課堂驗證后,教研組根據課堂呈現的情況進行反思、匯總、分析,對活動中所有的材料進行整合、提煉,并聯系相關的理論,形成該主題教學的策略,以觀點報告、小型講座的方式引導組內教師再次學習。
準教師暑期社會實踐報告2
6月29,我帶領“江大師院準教師”團隊出發前往沙洋,與沙洋師范學院、長江大學等高校部分品學兼優,具有豐富家教經驗的同學組織成立了一個暑期培訓團體。感謝當地社會各界的支持,使得我不僅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同時幫助了暑假期間一些經濟條件有限和環境較差的同學充電和查漏補缺
1、經歷:
7月1日,我被分配到潛江高石碑鎮,做該點的負責人。剛開始,我們對該鎮做了一個調查。高石碑鎮地處潛江市西北部,位于漢水之濱擁有5.4萬畝耕地,4萬人口,轄1個居民委員會,24個行政村,181個村民小組,是一個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民風淳樸的平原鄉鎮。我們住在鎮小幼兒園里。并在交通較方便的街道一角租了四間房子做臨時的教室。附近的村民對我們很友好,有個老人告訴我們,古稱“長腦淵”,因清道光處間修復漢江干堤立一高大石碑作為紀念而得名,有“水鄉園林”之美稱。高石碑環境優美,資源豐富。境內河渠密布,綠樹成蔭,林地面積1.5萬畝,森林覆蓋率21%,興隆河生態林是全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聯合國曾在此拍攝過專題記錄片。我們一路欣賞迷人的景色,感受祖國的大好山河之優美,一路對該鎮的中小學生進行了走訪調查。調查最后,我們發現該鎮上的中小學生由于閱讀量較少、視野較小。寫作能力普遍較差。英語基礎也不太扎實,特別是1到5年級的小學生,大部分26個字母都不會寫。針對以上情況,我和該點其他的同學一致決定把重點放在協作能力培養和英語基礎教育之上
7月2日,跑了一整天的我們開始印傳單,張貼海報,進行招生。由于我們重點放在學生學習較薄弱的環節上,招生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期間,也有另外一個培訓團隊進駐到了高石碑鎮,我在空閑的時候走訪了他們,發現他們打的是華中師范大學和武漢大學的牌子,卻連武漢的街道口和黃鶴樓、漢正街怎么走都不知道,同時,我在去沙洋買教材的時候還發現沙洋荊門一帶,竟然還有一個培訓機構叫“新東方”,最后一問,竟然是一些當地大學生借“新東方”響亮的牌子組織的。我在后來的招生中,對家長宣傳了此事,提醒大家相互轉告,防止上當受騙
7月4日,終于開班了。四個班,一共80個人,考慮有些同學家庭比較貧困,我們免去了其學費。我們采取老師、學生、家長三維一體的管理模式,及時把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心理情況反映給家長。此些舉措受到了當地村民的贊揚。開始上課了,我主要負責教學安排工作和講授所有班級的寫作課。我發現在學校學習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特別適用。白天我們認真講課,和孩子們打成一片,晚上我們研究教材和教育學。我發現該地的學生還停留在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方式上,經過思考研究,我大膽提倡研究性學習、發現性學習、參與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課堂氣氛很好,開班到7月20日,還有學生家長送孩子來報到。短短的一個月下來,許多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我作為即將畢業的準教師也獲得很多豐富的經驗
2、生活:
平時在食堂和餐館吃慣了,到了高石碑鎮,由于餐館較貴,沒有食堂,我們開始學著自己買菜買米做飯。真正體驗到了居家柴米油鹽的艱辛。同時也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學會了煮飯燉湯,還能夠燒出一兩道比較拿得出手的農家小菜來。這很好的促進了我向“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的多元化發展,使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3、遺憾:
最讓我遺憾的是,我帶的15名高中學生,由于他們的所在學校過于重視在考場上取得穩定的分數,他們的語文老師平時要求其寫作文一定要寫記敘文體裁,不準用小標題等等,部分高中生的作文思維形成了一種定勢,毫無創新能力,且很少關注社會時事。針對以上問題,我堅持每天給他們讀報紙,并選取7月22日成都一名高校教授10萬元葬愛犬的事件展開了一場討論,我親自寫了一篇范文《有些人,莫名驚詫》,給同學們讀了后,引起了較好的凡響。我又適時鼓勵同學們各抒己見,我發現同學們其實都很有創意,我鼓勵他們把那些新穎的想法用在作文上,但同學們大部分都搖頭,說他們的語文老師不提倡創新,說風險太大,寫了會扣分。我鼓勵他們多讀書,讀好書,并向其介紹推薦了《平凡的世界》等書籍,他們竟然沒有聽說孔慶東、余杰、路遙等人。后來有學生拿著我推薦的書目在周末的時候去潛江市一些書店去找,很多書籍,如《平凡的世界》竟然沒有找到
現在回到學校了,我還經常和那些學生聯系,我準備購買一部分較好的書,找個時間寄給他們。希望他們視野會更加開闊,在高考作文上會有所新的突破 。
4、教訓:
我們租的住所和課桌是從高石碑鎮小幼兒園園長董某的手上租的,在培訓班進行最紅火的時候,他提出住宿的房子和桌椅加起來一個月的租金是近3000元。加上租用做教室的房子,一個月的租金用了近4000元。很多當地商販最后趁機為難我們,因為太天真,錯誤的認為社會和學校里一樣,沒有認清人,不擅長與人交往,我們為此花了不少冤枉錢。這是這次實踐的教訓,從現在起,我一定要學會轉變視角,學會為人處世,練達之道。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
【準教師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相關文章: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10-18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11-25
暑期學生社會實踐報告02-23
暑期酒店社會實踐報告12-07
暑期招生社會實踐報告02-08
暑期打工社會實踐報告02-24
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報告12-09
暑期超市社會實踐報告01-07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07-11
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報告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