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研組工作計劃三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發展,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計劃了。計劃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研組工作計劃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研組工作計劃 篇1
一、本學期工作要求
1、堅持“大成教育”的理念,認真貫徹執行學校和教務處的工作計劃,進一步強化優質意識,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繼續落實并執行好教務處“關于加強教學常規工作的意見”,以課堂為主陣地,以崗位成才為根本,使教學工作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化,充分發揮教研組、備課組的作用,提高進取意識,濃厚研討氛圍,提高工作效率,穩步提高教學質量。
2、進一步突出教學工作的中心位置,教師個人要增強危機意識和進取意識,紀律意識和效率意識,不斷規范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力爭打造高效的智慧課堂,為學校建設目標的實現作出自己的貢獻。
二、教學研究課題
⑴ z老師負責的“網絡環境下的課程方式”;
⑵ z老師的“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素養的培養”;
⑶ z老師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研究”;
⑷ z老師的“網絡條件下自主閱讀模式的研究”;
⑸ z老師的“教學文化重構與語文有效性的關系的研究”;
⑹ z老師的“語文課堂教學的開放性研究”。
三、學科小組
“硯池”文學社”由z老師負責。 “杜若詩社” 由z老師負責。
四、主要工作和措施:
(1)加強教研組建設:(組風、教風、教師隊伍)
① 全面提高教師師德素養:要強化責任意識,紀律意識,增強新形勢下生存和競爭的危機感,激發內驅力,要制定個人的奮斗目標,加強業務進修,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做學生和家長滿意的教師。
② 通過加強對三個備課組的備課、教學、作業批改情況的監督,使其做到教學五統一;認真貫徹聽課制度,提倡互相學習,交流,逐步增強教研組的凝聚力,增強教研氛圍,融洽人際關系,形成團結,互助、上進的組風。
③ 以爭創品牌學科基地為目標,努力提升教學團隊的業務能力、科研能力,創造學科特色的亮點。
④ 利用學校“拜師結對”的優良傳統,進一步做好青年教師的“傳幫帶”工作,讓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青年教師要通過教學反思,撰寫論文,參加百花獎教學評比等途徑促進自己的專業化成長。
(2)加強對教學常規的管理
① 落實備課組的集備工作,切實提高集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a、集備工作要定時間、地點和中心發言人,切忌走過場;備課組長要及時做好集備記錄。
b、備課組要發揮集體的智慧,加強集備,切實做到“四統一”,“五認真”,教案既要體現共性,由要凸現個性特色,力戒使用現成教案上課。35周歲的教師要堅持寫教學反思。
c、各備課組要注意資料、信息的積累和整理,匯總教研組長,以形成一套組內系統的資料,爭取以后的作業校本化,在此基礎上生本化。
② 推進“智慧課堂”的.研究,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同時達到輕負擔高效率的目的。
③ 組織青年教師參加智慧課堂研討活動之二——教學百花獎
④ 根據學校要求,積極創建丹中特色的校本課程或地方課程。
⑤ 代課管理的制度化:直接向教務處申請并作好相關的登記工作,杜絕私自調課或隨便外出請人代課。
⑥ 嚴格遵守學校的各種請假制度,不無故曠職。
⑦ 教學資料的征訂要嚴格按照學校的規定,嚴禁私自向學生收錢,征訂資料。
(3)課堂教學與教研工作:
① 課堂教學要指向新課程標準的目標,要積極轉變觀念,優化教學模式,抓好以“提高課堂質量”為中心的教學研究工作。
②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教學中,我們要重點研究新課標要求,參考其他版本的教材,認真備課。各備課組要在堅持“雙案制”的教學經驗基礎之上,積極開展“有效教學”課堂教學的研究,要樹立“三為主”的教學思想:即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課堂上應增加學生活動的次數,防止滿堂灌,給學生一定的思考討論的時間。同時課堂教學要以練為主,要注意訓練的時間和訓練量,做到有教必練,有練必批,有批必評,切實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③ 認真組織好各年級的教學調研活動。
④ 三個備課組要針對不同的情況和要求,努力研究目前的教學側重點:高三年級復習要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加強對高考模式的研究,注意夯實基礎,提升能力,收集信息,增強復習的針對性,失效性,力爭年高考中優秀率和配比率都能達到新高。高二年級必修班的教學合理安排課時,精心組織復習,加強考前針對性訓練,加強知識漏洞的彌補和考試技巧方面的指導,爭取有更多的人通過小高考以達到 4A 水平。選修班的教學要及早謀劃學業水平測試后的教學,合理安排必修內容與選修內容教學時間的分配,力爭為進入高三做好充分的準備。高一要調控好教學起點,同時注重學生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的培養,為其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高一年級此外還要結合新課程的實施對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和指導。預備年級加強中考的復習迎考工作,同時做好研究性活動和校本課程的開設工作。
(4)教科研工作:
① 堅持以教科研為先導,強化“科研興校、科研興教和科研興師”的意識,把科研和教育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倡導大家平時多積累,多研究,多撰寫,多發表,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和業務水平,力爭每人每學年必須有一篇論文獲獎或者發表。
② 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各課題組要有強烈的成果意識,扎實的研究過程、科學的研究方法,積極做好課題過程資料的整理、研究成果的總結和提煉。十一五課題要趕快做好結題工作,鼓勵大家積極申報“十二五”的各項課題。
③ 平時結合教育教學實踐,認真寫好教育教學周記。
教研組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英語課程標準》為具體指導,積極開展各項教研活動,提高小學英語教師隊伍素質,全面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
二、教研重點
1、抓教學常規,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2、重視集體備課,加強教師的學習與培養,促進小英組老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3、悶頭抓教學。
三、具體工作
1、備課及聽課
(1)備課是課堂教學的.前奏,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課標(20xx版)》,以《課標(20xx版)》為依據,結合班級情況,自己構思設計教案,教案要體現出個人教學風格和實效性。要求:備課之前制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計劃中要體現學情分析,個案分析及解決問題的措施,力求真實,并于兩周內上傳到組內博客。
(2)聽課:A、堅持每周向不同學科老師聽一次課,及時交流,及時改進,做好聽課記錄。B、要求教師提前兩分鐘到聽課班級,認真做好聽課記錄,并填寫好聽課本上的各環節的內容。
2、開展兩周一次的教研活動,如集體備課,觀看錄像,理論學習等。
3、新老教師結對子。
按照徒弟選師傅,一師一徒的原則,本學期繼續在教研組開展傳、幫、帶的活動,提倡新老師、年輕老師向老教師、有經驗的教師學習,要求師徒每學期至少互聽一節課。
4.學生活動
期中考試之后,3—5年級學生開展英語比賽,每個級段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各12名學生。
四. 具體工作安排
3月
1、課堂常規教育
2、對教材進行全面分析
3、制定學科計劃
4、公開課教研活動
4月
集體備課
參加其它組的教研活動
5月
學生比賽活動
學習新課標
其它組教研活動
6月
上交各類總結論文
三至六年級畢業復習準備。
期末考試。
教研組工作計劃 篇3
一、 基本情況
綜合組本學期共有教師12人,分別擔任美術、體育、音樂、思品、科技和英語教學。綜合組工作有其特色和活力,但由于課程綜合性較強,所擔任科目也不一樣,教研組工作的開展仍需各位教師加強團隊合作精神,共同多多探討。
二、 指導思想
以縣、學區20xx年下半年研訓工作為指導,圍繞學校工作思路,以深化課程改革和有效落實教學常規為重點。以組織開展分層分類培訓和主題性教學常規為抓手,不斷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三、 目標任務
1.工作目標:建設具有高度凝聚力和戰斗力的優秀教師團隊,有效發揮綜合組的優勢,努力做到目標清晰化,過程措施精細化,成果效益最大化。充分發揮教研組的教研功能,提高學科教師的教研能力和業務水平,爭取完成學校優質課的目標,同時杜絕不合格課。在學校總體工作思路和工作計劃的基礎上,發揮各學科特點,有個性有特色地開展工作,爭創亮點,達到效果最大化。抓好團隊精神文明建設,把教研組建設成為規范化、個性化的教研組。
2.培養目標:注重學生習慣培養,在生活、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注重教師的教學措施和方法的研究,使學生樂學善學,培養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四、 主要措施
1. 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新課標,聯系自身的教學實際,撰寫學習體會,以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學習能力。
2.組織教師認真擬定教學計劃和輔導學生計劃,在教學中重視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和良好習慣的培養,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不歧視壓制學生。
3. 做到備課多交流,教研活動中,要求教師先說課,再討論,再上課,再評課,最后定教案,使每節課都能達到良好或良好以上的水平。
4. 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發揮骨干教師的師范作用,經常下堂聽課(各科老師不少于10節),寫好“聽后感”,青年教師要虛心向他人學習,寫好“教后感”,以促進教學能力的提高。
【教研組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教研組工作計劃10-20
教研組工作計劃11-05
教研組的工作計劃10-10
教研組工作計劃【薦】02-23
旅游教研組工作計劃04-04
英語教研組工作計劃12-06
有關教研組工作計劃08-25
數控教研組工作計劃12-23
地理教研組工作計劃03-01
大班教研組工作計劃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