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間失格》名著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間失格》名著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間失格》名著讀后感1
你是否在意別人如何看待你的態度,而忽略了內心最純粹的快樂。放下堅定的腳步被困在孤獨的牢籠之中,心中也曾有過困惑和無能的彷徨。
在讀完《人間失格》的最后一頁,內心久久不能平復。書中出現的一次次場景都歷歷在目,這種感受足以給人帶來絕對的震撼。
葉藏從小生活在一個古板的舊式家族,全家老小,一日三餐,在規定的時間內聚集到陰暗的屋子里,井然有序地擺好飯菜,即便沒有食欲,也得低著頭,一聲不吭地嚼著飯粒”,這種壓抑的氣氛導致他在童年里充滿了恐懼。而那時的他,還只是個小孩子。一直在想是什么讓小葉藏如此敏感,對與人交往充滿了恐懼和渴望?也許是因為天生的性格陰郁,以及少與人接觸,讓他從此畫地為牢永遠停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
極度的善惡是非從此為自己戴了枷鎖。當他看到世間與他所想并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反時,他的價值觀開始動搖,他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對的,正常的。他的潛意識里希望自己變成一個俗人。而不是活的如此掙扎而痛苦。頗有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自負,可這只不過是他自以為的。
在短短八十多頁的內容中,看到了主人公懷著一種對人的不解和恐懼生活著。他覺得人與人的內心有一種不可越過的隔閡,在別人勸他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他覺得拒絕就會在別人的心靈和自己的心靈中剜開一道不可愈合的傷口。實際上他渴望和別人交流,渴望坦誠、平等、沒有階級和人性中最美的寄托。但是人間不只是美好偶爾也會存在苦楚,正因為有片刻的苦楚才會讓我們的生活添加色彩。
可曾想我也有過那樣一段艱難的時光。但是我選擇的是擁抱陽光。現在看來,年少時多一些坎坷和碰撞,未必是壞事。若不殘酷,哪得頓悟。若是像葉藏一樣不斷地偽裝和逞強,終有一天會不堪負累。我十分理解主人公但我卻不能同情他,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葉藏只把自己拘禁在一個小圈子里,他的所有痛苦掙扎都是真實的,痛徹的.。可是,外人終究是外人,永遠沒有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的情感。
我很遺憾,葉藏沒有和這個世界和解。最后傾盡所有。他在做出了那么多努力之后發現,還是無法做一個正常人,他的靈魂依然無法得到救贖。更可悲的是,這些并非是別人的過錯,而是他自己。是他的靈魂出了問題,難以修補。這無疑是最絕望的事情。就好像一個完美主義者看到自己忽然殘缺的身體,難以挽回的那種悲慟。他再也沒有勇氣,也找不到辦法去融入人間了。
愿所有迷茫的人,堅定的做自己,都能夠與這個世界和解。快樂的生活。悲傷和苦楚只是暫時的,迎接我們的更多的是美好,當我們累了、困了、厭倦了請不要放棄你所面對的生活,因為我們還有朋友和親人值得我們守護,那里才是我們溫馨的港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人間失格》名著讀后感2
今天看完了太宰治的小說《人間失格》,好多人說這本書極其壓抑,所以做好了心理準備,剛開始看還覺得興致勃勃。一個敏感聰慧又與眾不同的年輕人,犀利地冷眼旁觀周遭的人們和他們虛偽的生活。他反復訴說他對人類的恐懼,因為他們不敢面對慘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鮮血,他們虛偽敷衍,他們自欺欺人,他們不敢面對人生的殘酷真相。而我們這位一直清醒面對殘酷真相的主人公,他超脫世俗又偽裝入世,但難免突破常規、逸出塵外,最終落魄潦倒、為世不容而收場。看到后來,就覺得揮之不去的壓抑了。
這究竟是誰的失敗?是世俗的狹隘難容,還是個人的狷狂墮落?原來想當然以為,作者在控訴這個“吃人”的社會,就像被我們“深度解讀”的魯迅小說《狂人日記》,總是披著鞭撻封建社會的光榮戰袍。想想,這個世界的確夠庸俗夠偏狹夠虛偽夠勢利,對與眾不同的人尤其缺乏包容和關愛。
就像主人公的父親,他無暇顧及這個特殊的孩子身上某些幽微細膩的心思,一旦這些東西發酵釀成災禍,觸犯了他的既定規則,他可以非常決絕。主人公在經歷墮落的深淵和災難的磨礪后,得知父親去世,卻是最讓他靈魂震顫的時刻。其實,父親一直都是他的心中的精神紐帶,曾經覺得是捆綁束縛,后來發現是維系牽掛。再是與眾不同的人,也是渴望被這個世界接納包容理解的,也許與眾不同并不是他們自己能夠選擇的,或者他們內心并不允許并自己泯然眾人,又或者像主人公既是天意也是人為。
他其實很可憐,他天然對人類很失望恐懼,卻強力偽裝搞笑嬉戲,他有親人但沒有親切,有玩伴卻沒有友誼,有戀人卻沒有愛情,他真的很孤獨。他也渴望父愛,渴望友誼,渴望愛情,但是他其實一無所有。與女人徒然糾纏,只不過招致災禍連連;與玩伴終日廝混,卻換來落魄時冷眼相看。主人公看盡人間冷暖,他其實早已了然于心,不過是尚存一絲希望,眼睜睜看著這希望的火星漸漸熄滅,他的痛苦也與日俱增。父親的死亡,是精神紐帶徹底斷裂,也是最后一顆火星黯然。從此,人間失格,人間世太復雜殘酷,他由此喪失了做人的資格。
他說,搞笑是他對人類“最后的'求愛”,后來搞笑偽裝已經失效,沒有了對人類的求愛,他開始自暴自棄、沉湎酒色、自甘墮落。他的悲劇,未嘗不是緣于一次比一次更深的墮落和失足后無法挽回的悲哀。他是赤裸裸的失敗者。如果沒有那么墮落那么失敗,他也可以繼續學著偽裝繼續茍活,就像現實中的我們一樣。既然,他用“人間失格”那么慘烈的方式證明了自己失敗,無非是想警醒我們這些依然自欺欺人茍且偷生的人類,至少想一想,到底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人?
《人間失格》名著讀后感3
也不知道是誰說,喜劇的內核是悲。可惜的是,《人間失格》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喜劇。
主人公大庭葉藏敏感而脆弱,在壓抑的環境里形成偏執的性格,表面上逢迎討好,實際內里孤獨迷茫。作者用看似荒誕的手法去講述他的內心世界,又補上前言后記轉換角度描摹他人眼中的葉藏,很好地去講述了他的一生。
悲劇分命運悲劇、性格悲劇……葉藏的一生是兩種悲劇形式的融合,他的經歷不由地讓我們反思:早期原生家庭對于孩子后天性格以及命運的影響如此巨大,甚至足以毀掉一個人的一生,而我們又該如何去幫助孩子去形成一個積極樂觀的性格,使他們無懼于社會。
從創作的角度看,大庭葉藏更像是作者太宰治的一個投影,他們一起嬉笑怒罵,一起在“無法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的社會步履蹣跚地前行。大庭葉藏是好人嗎?他流連于不同的女人,吸毒,聲色犬馬,逃學貪玩,實在看不出作為一個好人的特質。可他是壞人嗎?在他死后和他有過接觸的'那個女人也說“他其實是一個好孩子”。在高度理性和壓抑的環境下長成的孩子,缺少來自父母的一種情感和靈魂的關注,甚至于最后斷絕關系。是孩子的錯?還是父母的過?很難去說清楚答案。
看這部小說的時候,總讓我想起看過的日本電影里一個相似的人物——《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同樣在“父親”家庭下成長起來的敏感的女主人公松子:同樣的脆弱敏感,同樣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樣的作品,帶給人的不是和某些院線放映的那種疼痛青春電影的美麗幻影,而是應該帶給社會以反思:我們該如何去幫助這樣的人,給他們以生的希望?
我在這里用的是幫助一詞,而不是拯救。因為我覺得這樣的性格本身不是一種墮落,甚至我很想去擁抱這樣的人,告訴他們其實他們本無錯。記得看《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時彈幕里有個評價說“這個女的就是她自己作的結果”,我其實有些憤怒:一個人對人最大的善意就是包容。我們尊重他們的選擇,他們也要承擔這樣選擇的后果,只是我不愿意他們在這樣的選擇下走向滅亡。活著雖然對他們而言是痛苦,可是卻還有希望。如果葉藏在那次自殺失敗后希望的光足夠強烈,或許就如同他所說一切都會不一樣。我們的社會是人情的社會,人情救人也害人!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我還是熱切地希望人情能夠更有溫度去溫暖這樣的人。做一個有溫度的人。
【《人間失格》名著讀后感】相關文章:
《人間失格》閱讀心得03-07
人間失格的語錄40條07-13
人間失格的語錄39句07-15
人間失格的語錄45句08-25
人間失格中的經典語錄11-30
人間失格的語錄36條11-01
人間失格的語錄35條07-03
人間失格的語錄40句06-27
《人間失格》心得體會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