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加強非稅收入管理工作體會范文
如何加強非稅收入管理?筆者根據多年工作實踐談以下幾點體會:
首先,要提高認識。非稅收入與稅收收入雖然同屬于收入,但兩者有本質區別。眾所周知,稅收來源于經濟,反作用于經濟,與經濟發展有直接的必然聯系,具有強制性、固定性,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隨著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呈遞增趨勢。非稅收入靈活性強,來源不穩定,使其難以成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加之其主要目的是加強社會管理,而非籌集資金,因而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非稅收入自身管理的日臻完善,其收入占比呈遞減趨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非稅收入管理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放在“規范”而非“增收”上。通過規范管理,從根本上解決當前重任務輕管理、重數量輕質量的非稅收入管理現狀。
其次,要規范政府行為。一是要依法行政,從宏觀層面抓好制度設計,科學、合理設置收費項目、標準、范圍;二是要依法征收,應收盡收,不該收的堅決不收。通過依法行政和依法征收,規范政府非稅收入的征收行為,防止亂收濫罰和隨意緩減免等亂作為行為,優化發展經濟環境。
第三,要規范和完善收入任務考核辦法。現行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收入考核辦法采用的是“基數”+“增長比例”,這種傳統考核辦法有悖于非稅收入的內在特性,很不利于非稅收入的規范管理。建議改“基數”+“增長比例”為“抽查”+“基數”。所謂“抽查”+“基數”考核辦法,就是設若干考核項目和相應分值,滿分為100分,通過實地抽查進行評分。這里的收入“基數”只是若干考核項目中的一項,“基數”參照上年經常性非稅收入實際完成情況酌情核定,其所占分值不高。新的考核辦法堅持以“質量”考核為主、“數量”考核為輔,“質量”考核重在抽查,抽查內容著重看是否“規范”,不單純以收入“數量”論政績。同時還要取消上級轉移支付捆綁非稅收入的做法,上級在計算撥付轉移支付財力時,應明確規定從財政收入基數中剔除非稅收入。
第四,要拓展非稅收入管理新思維。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和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政府職能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非稅收入管理要適應新形勢要求,轉變觀念,捕捉政策變化信息,創新管理思維。要善于把握非稅收入新的增長點,著重抓好國有土地和礦產價款出讓收入等大宗國有資產、資源收入的規范管理。各執收單位凡是以國有資產、資源和政府信用或名譽取得的收入,都要納入政府非稅收入管理范圍,不得將這部分收入部門化、單位化和私有化。要把規范非稅收入管理同國有資產管理和反腐倡廉聯系起來。
第五,要規范票款管理。行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具有代行政府職能、代管政府資產的其它經濟組織,都是非稅收入管理執收單位。非稅收入管理部門要把各執收單位管理到位,關鍵在于以票控收,源頭控管:1、把好供票關。根據各自條件,選擇供票和繳款方式。凡是能夠推行票款分離的,應優先推行票款分離;執收單位確需供應手工票據的,應堅持“限量供票,繳舊領新,票款同步”。2、把好用票關。根據執收單位取得的資金性質決定使用票據類型。凡屬于單位收入性質的資金,一律打印或填開收入類票據;屬于單位代收、暫收性質的往來資金,一律開具往來票據。收入類票據和往來票據不得相互串用和混用。3、把好稽核關。稽核分日常稽核和專項稽核。日常稽核就是在供票環節每份必稽;專項稽核就是根據上級要求、年初安排和日常稽核收集到的情況,帶著問題,深入單位開展專項稽查。
【加強非稅收入管理工作體會】相關文章:
遠程非學歷心得體會09-11
加強道德建設心得體會09-20
稅實訓心得體會01-16
稅實訓心得體會09-27
遠程非學歷培訓心得體會11-06
遠程非學歷培訓心得體會11-16
加強個人作風建設心得體會10-22
加強師德修養心得體會10-14
加強執行力心得體會01-17
關于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心得體會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