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區域活動培訓心得感悟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常常會對人或者事物有新的思考,這個時候,寫篇關于自己感悟的文章是個不錯的選擇。那么,要怎么寫感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區域活動培訓心得感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區域活動培訓心得感悟1
愛玩游戲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游戲一直以他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的孩子。人們對游戲的認識越來越深入。而區角活動作為一種教育游戲活動,同樣受到了孩子們的普遍歡迎。它重在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以及選擇廣泛的內容。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只是一個觀察者,引導者。因此,孩子們學的特別輕松、自然、沒有壓力,他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這種個別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
首先建立活動區規則,引導幼兒自主進行區域活動。成為區角游戲的必要性,活動區是幼兒自由活動的場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為所欲為。而應該是掌握規則之后的一種自主游戲,在創設活動前就必須考慮規則問題。而制定區角活動的主體應該是教師和幼兒,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其次根據近期的教育目標和幼兒的發展需要,提供適宜的環境和材料,要利用有限的空間使每一個區域都有相對寬松的活動范圍,同時也有利于材料的擺放與收整。某些內容相近區域的合并有利于材料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比如:益智區、語言區、美工區、計算區等放在小籮筐中合并為一個區,可以讓孩子資源共享,也便于老師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和浪費。其次,材料的投放要為教育目標服務。另外,材料的選擇要考慮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我們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幼兒總是喜歡在一個區活動,而對別的區角卻沒有興趣,但我們又不能強迫那個幼兒一定要離開那個區,或是一定要去某個區活動。此刻,我們就要對照目標看一下,所選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再看材料是否具有游戲性。只有材料是玩具,幼兒才愛玩。
再者參與孩子的活動,成為孩子的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我們要相信孩子。通過觀察,我們看到孩子并不是無知和無能的,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和富有創造力的小主人。因此,在游戲活動中,我們要成為孩子的好朋友、好伙伴,與他們平等相待,將角色轉向幼兒的合作者及引導者。
再者注重幼兒能力差異,安排適當內容,每一個孩子總會在某一方面表現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在許多人眼里的乖孩子可能在動手能力方面卻差強人意,而一個平時不惹人注意的孩子在建構區可能會有突出的表現。因此,我們根據幼兒的能力差異,設立榜樣,讓幼兒說說自己哪方面最棒。并在區角設立成果展示臺,隨時放上幼兒的得意之作,展示自己的“絕技”。此外,我們還開展區角內的手拉手活動,鼓勵幼兒互相指教,體驗同伴間互動學習的快樂。
在區角活動的實踐和探索中,我們都在不斷的積累經驗,我認為只有做到從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出發,尊重孩子的想法,才是開展區角活動的真正意義所在。
幼兒園區域活動培訓心得感悟2
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幼兒自主學習重要性的認識日益加深,我深刻地意識到集體教學模式不再統一于幼兒園教育活動形式;區域活動以其獨特化的教育形式,相對寬松的活動氣氛愉快,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豐富的操作材料,深受幼兒喜愛。幼兒可以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做做,玩玩,在主動、愉快的活動中,潛移默化的學習,體驗成功的樂趣。我們園區內雖然也創設了一些活動區,投放了一些材料,但沒有充分利用和挖掘活動區蘊含的教育價值,也沒有將活動區對幼兒發展的促進作用發揮出來,這是值得我們用心去設計和探索的,把區域活動中實際操作的過程,變成提高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有效性,快速的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通過學習楊璇老師和成思雯老師對區域活動闡述的教育理念,我根據本園區域活動中存在的不足總結了幾點:
一、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存在的共性不足:班級區域空間沒有體現,材料單一,操作價值不高。
二、優化區域的.環境,營造幼兒自由發展空間,在區域創設的選擇上要根據幼兒興趣和需求,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材料投放,豐富得當。
三、根據幼兒能力差異,提供層次性與多樣性的活動材料,教師多鼓勵和幫助幼兒,讓幼兒從游戲中體會到成功和快樂!區域活動作為一種自主游戲,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作為教師我們應保持一顆積極進取的心,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努力為幼兒創設多方位的教育環境,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邊做邊玩,玩中學,學中玩,體驗操作的快樂,提升學習創作的品質,使幼兒真正地成為游戲的主人;使區域活動真正成為促進幼兒自主活動、自主選擇、相互交流和持續探索的一項趣味活動,讓幼兒在玩樂中快樂學習,體驗成功的樂趣,更大地發揮區域活動的價值。
幼兒園區域活動培訓心得感悟3
為了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每個幼兒園都為幼兒提供各種活動區域,以達到促進幼兒發展的目的。區域活動又稱區角活動,它的特點是:自由、自主、個性化、指導的間接性。區域活動的`類型分為:主題區域、常規區域(運動、手工、角色、閱讀、科學、表演)、特色區域(五子棋、廢舊材料制作)。
區域活動的指導原則:目標性原則、自主性原則、興趣性原則、探索性原則、多樣性原則、適應性原則、互動性原則。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的角色是觀察者和指導者,在幼兒需要的情況下做適度的指導。區域活動具體組織結構為:開始即介紹任務、介紹層次性材料、介紹活動要遵守的規則階段;幼兒進入區域活動階段即幼兒自主選擇主動探索、區域活動中教師是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導者;教師適時指引;小結時進行多種形式的點評,對幼兒進行鼓勵。
以上我的收獲來自北順幼兒園李延楠老師為我們所做專題《幼兒園區域活動》。這些在我們的一日活動中特別適用,李老師為我詳細解剖了《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內涵,讓我們對區域活動有了深刻的認識,為我們今后開展區域活動指明了方向。
【幼兒園區域活動培訓心得感悟】相關文章:
幼兒園區域培訓心得03-04
幼兒園區域培訓心得15篇04-09
幼兒區域培訓心得11-24
幼兒園區域活動心得04-30
幼兒園區域培訓心得匯總(7篇)11-21
幼兒園區域培訓心得體會04-16
區域培訓心得體會03-20
區域培訓心得體會04-22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