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校園新媒體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于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校園新媒體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校園新媒體心得體會1
我從事媒體行業將近5年,由于一直忙于工作,所以學習和充電的機會都很少,這一次也是下了很大決心,才來到xx學院線上新媒體研修班的學習。讓我選擇xx學院大學還有兩個重要原因。
1、xx學院的師資力量強大,xx學院成立于20xx年5月,是中國傳媒xx大學與香港xx集團合作開辦的以培養傳媒精英和媒體高端管理人才為宗旨,以傳媒教育和高端培訓為核心業務的學院。xx學院利用雙方資源優勢和品牌影響力,實現資源共享和強強聯合。可以說在 新媒體培訓行業這一塊,xx學院還是首屈一指的。
2、xx學院的師資力量比較強大,他們有自己的智庫團隊,如: xx學院副總裁,xx學院新媒體CEO。美國杜克大學法學博士劉爽、任xx學院新媒體視頻部總監。 擁有18年的.媒體從業經歷。在廣播、電視、互聯網、網絡視頻行業均有豐富的經驗及突出建樹,諳熟媒體內容的運營、團隊管理及商業化合作的李鳴教授等等。
正因為以上兩點所以我選擇來中國傳媒大學xx學院來讀新媒體營銷研修班的學習并且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確實收獲很大 ,感覺整個人的思想層面都上了一個檔次,真的受益匪淺。所以我感覺來學習一下還是很有必要的。
校園新媒體心得體會2
新媒體的本質和運營究竟需要哪些必要條件?
老師的幾頁PPT讓我感觸良多,他是一線運營新媒體的決策人,經過這幾年的探索,他所總結的新媒體的發展有幾條,令我記憶猶新,我總結了以下幾點感悟:
一、新媒體并不“新”
新媒體對新聞的記錄上仍然體現了新聞的原始特點“快”,如果沒有搶到第一“落點”,在第二落點上制作深、新的`新聞也是補救。而原來報紙上的“通訊員”實際上就是我們今天的“朋友圈”,在微信微博朋友圈尋找更直接更純粹的“現場新聞”是現在新媒體制作的途徑。
這里點出了新媒體的本質,它仍然是遵循新聞規律的媒體,只是呈現的手段更先進更快捷。給我們的提示是:新聞機構仍然要在傳播新聞上尋找出路,紙媒一定要用制作新聞的思路、方式來運作新媒體,讓新聞更快更貼近讀者。
二、內容需要“新”思維
“從內容至上到用戶至上”——體驗時代的到來,就是服務時代的到來。這個關系的確立,就打破了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傳播——受眾”內涵,紙媒從前建立的“傳受”關系被重新定義,就要求我們辦報、辦新媒體都必須遵循“有用、方便、服務”的思路,從政聞、社會新聞、文體新聞各類新聞,都以有用信息為尊,評判稿件的標準要發生變化,考核制度發生改變,編采人員才會跟著這根“指揮棒”走,漸漸扭轉多年習慣的寫稿思路。這并非一日之功,但是成敗也在此舉。
技術是新媒體快車發展的另一只輪子。我們駕馭新媒體需要各種技術支撐,編采人員需要掌握使用的能力,而IT人才則需要研發能力,在各種新媒體的使用手段上為內容服務甚至引導內容,形成新技術與新內容相得益彰,這才是新媒體平衡發展的保障手段。
【校園新媒體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新媒體心得體會04-03
新媒體心得體會08-14
新媒體工作的心得體會01-27
網絡新媒體心得體會08-25
新媒體心得體會范文04-20
新媒體培訓心得體會01-02
[優]新媒體心得體會01-03
網絡新媒體培訓心得體會03-28
新媒體運營培訓心得體會05-07
新媒體營銷心得體會總結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