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家大院》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柳家大院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柳家大院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柳家大院讀后感1
小說的開篇就揭示了反諷的主題——出人命在柳家大院是一個熱鬧,被人們認為是一個茶余飯后笑話一樣的談資。住在柳家大院的都是老北京底層的勞苦人民,他們謀生的方式千差百異,各不相同,三教九流,無孔不入;他們生活的境遇無所差別,戶戶相通,衣食住行,手停口停,生活的艱辛與摧殘,封建傳統禮教的根深蒂固,使他們麻木不仁了,那份惻隱變成了可笑荒誕,漠視旁觀熱鬧變成了熱衷。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對于王小媳婦的遭遇沒有半點同情,甚至認為理所當然,伸出那寶貴的援助之手等于天方夜譚,嬉笑調侃倒成了家常例行。最后,王小媳婦死了,作為夫家殘暴虐待的犧牲品,作為人性冷漠的犧牲品,她死了,她也解脫了。活著沒有尊嚴,沒有人格,任人踐踏凌辱,死亡對于王小媳婦來說無疑是的解脫。她活著還不如死了來的風光與體面,有價值,并且還能感受到來自丈夫微弱無力的“憐惜”。活著是牛馬豬狗也許還不如,死了起碼還算“體面”,享受“尊容”。我不知道在那個時代有多少如王小媳婦那樣的無辜者,受盡了人世的心酸,默默忍受不見天日,走向滅亡。他們的死是可悲的,中國人民需要覺醒,徹底的覺醒。
底層的住戶如螻蟻草芥一般茹苦生活,卻仍然有追求“文明”的心,“我”和老王一家即是最典型的代表。“我”一個算命術士卻自稱文明,老王一個洋家花匠硬要講文明。人物自身的矛盾充斥全文,老派市民的迷信,中庸,保守,虛榮展現的淋漓盡致。王家女兒雖然上了新學堂,接觸了新文明,她的本質毫無改變,反而加劇了她壓迫奴役別人的惡念,誰又知道她不是下一個王小媳婦兒呢?王家兒子的'愚孝僅是那一類保守派的縮影,一味地執行,順從,失去了也是茫然悵罔,不知如何。“我”和張二嫂是本文僅存的溫情與人性,對于王小媳婦的同情,有了斗爭的火苗,反抗的實踐。弱,總比無好,進步的道路是漫長的,有希望就有明天!
處于文明開化的當今,社會人性的漠視無情依然存在,并且不會消亡。漠然是人性的黑暗,但我們可以選擇光明。我們是社會,世界,宇宙的塵埃,渺小而無跡可尋。一切都在發展,一切都在進步,組成世間氣息的我們可以努力,可以面對,可以獻身,有時候我們需要勇氣,奮起說不,說對的勇氣,愚公亦可移山。歷史文明的優化不正是數以百計成千上萬的“愚公”們所創造?
柳家大院讀后感2
老舍在《柳家大院》中給我們刻畫了住在“柳家大院”里的各具特色的底層人物形象,在語言上樸實而滑稽,在小說中多次運用到“暗諷”,“文明人”“貓尿”等語言構成了老舍獨具風格。
老舍用王家小媳婦之死作為全文的主線來重點刻畫了王家,張家和“我”的生活。老舍通過用人物自訴的方式,批判了像老王、小二妞這樣身上存有嚴重人格扭曲的貧民。老王本是一家洋人的花匠,兒子在城外當石匠,可以說生活并不富裕,但老王卻整日用“文明人”自居,把封建禮教作為自己的道德標準,自己還挺得意,不把自己的兒媳婦當人看,從不給她好臉色看,他把自己的兒媳婦當成了一件“貨物”,因為那是他花了一百元的彩禮“買”來的,一年父子倆也還不清虧空,老王就拿兒媳婦出氣,更可惡的是他自己不親自動手打兒媳婦,只對她做體罰和精神上的摧殘。
他可恥的唆使自己的兒子打小媳婦,她卑鄙的讓自己的女兒小二妞折磨小媳婦。小二妞本來就像他的父親一樣壞,她憑著洋人供給在學堂讀過書,就自以為了不起,瞧不起人。和他父親一樣“狗仗人勢”,明明是給別人當奴才,還把它當成了一種“光榮”,從中我們可以看見這些人的“奴性”之強。而小王呢?本身秉性并不像他的父親老王和小二妞那樣壞,但依然受到封建禮教的毒害,為了顧及“愚孝”他一次次的把重重的拳頭打在了自己的妻子身上。這些種種的.摧殘與折磨最終讓小媳婦沒有了活路。我們可以說老王是致使小媳婦的罪魁禍首,小王和小二妞實質是老王的幫兇。
我們可以從小說中看到老王、小二妞這樣人的身上他們確實是有“病態”的,他們明明和其它貧民一起住在這個破敗的柳家大院里,卻自以為高人一等,明明自己也是一個窮光蛋,洋太太給她一百元錢是看在為她賣命和加上要從老王的工錢里扣緣故,可以說老王沒有從洋太太那里得到什么便宜,但為何他還“洋洋得意”感覺內心很滿足呢?這是因為他們是一群當慣了奴才的人,他們在封建禮教的影響下已經沒有了獨立自主的人格,他們跟慣了主子,已經形成了把能跟著好主子作為“光榮”的普遍價值觀,他們已經被毒害的不能稱其完整意義上的人。
柳家大院讀后感3
《柳家大院》是老舍筆下的一部短篇小說,講述了柳家大院里各色人物的生活,重點講述了張家、王家和“我”住在院子里。作品中的主角“我”是個算命先生,一天也抓弄個三毛五毛的,老伴兒早死了,兒子拉洋車,日子還算過得去。“我”是柳家大院里的一個“文明人”,但我并不總是像老王那樣吹胡子盯著我的眼睛,更不用說挑鼻子弄我兒媳的眼睛了,擺姿勢折磨她了。因此,“我”這個“文明人”我同情王家的小媳婦,就像窩窩頭。
不僅僅是作品“我”同情小媳婦。看完這部小說,我也很同情小媳婦,對身邊的人充滿了怨恨,尤其是老王、嫂子二妞、丈夫小王。他們都是她的親戚,應該照顧這個只有17歲的弱媳婦,但她們不但沒有這樣做,還處處為難。老王要學“文明人”,為了成為一個岳父,他改變了選擇兒媳的方式。當他沒有空的時候,他讓他的女兒為他做,簡而言之,兒媳沒有一天生氣,有時不夠吃。丈夫在城外工作,十天半月回來一趟,本該什么都沒有,不能打罵小媳婦,也沒有理由啊。然而,小王經不起老王和二妞的挑釁,每次都要毒打媳婦。小媳婦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自己受了委屈卻沒人幫忙,連丈夫都不在乎自己。更何況劉家院子里的人都認為男人應該打女人,公公應該管教媳婦,嫂子應該讓嫂子生氣,這是理所當然的。無奈啊,小媳婦終于忍受不了這樣的痛苦,掛在橫梁上。我不明白為什么丈夫能打妻子,怎么能下手?為什么嫂子總是欺負嫂子?她不是女人嗎?她沒結婚那天嗎?她不怕將來和嫂子一樣的命運嗎?小媳婦可憐,她死了可能是一種解脫。但我覺得二妞更可憐。因為,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未來的命運,她也不會善待別人,她也不知道自己看到的是自己未來的命運。更可笑的`是,她不知道父親要把她送走,進一些彩禮,然后給兒子續房。除了給兒子續妻,她還得留一些棺材本。
可以看出,在當時的社會中,女性的地位是多么的低,在家里從父親,結婚從丈夫,丈夫死于從子,沒有自己的決定,他們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而且女人之間沒有相互關心。真可悲。雖然作品中的悲劇性很強,但作者作品中的文字并沒有那么強烈。文章中沒有華麗的語言,簡單地道。全文的語言非常幽默,使文章更具諷刺意味。讓人讀后沒有思想感情的波折,卻能讓人深感傷心!
【柳家大院讀后感】相關文章:
《柳家大院》讀后感08-17
柳傳志經典名言12-04
柳傳志名言12-29
柳傳志的名言03-29
柳傳志名言【熱門】02-26
柳傳志的語錄78句09-08
柳傳志的語錄48條01-18
柳傳志的語錄60條02-15
柳傳志的語錄30句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