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讀后感(集錦15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愛的教育》讀后感1
手中的書,已讀到了最后一句,卻遲遲不肯合上,小小抿一口杯中的水,感受頗深。
這本書名為《愛的教育》,作者為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這本書以一個四年級男孩安利科的眼光,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整篇小說就在最平實的文字之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但卻感人至深。這部小說中的善與惡,美與丑,都是以一個小學生的眼光來看待,都是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在《愛的教育》中,作者把愛比作很多東西,可愛是寬廣無邊的。我常常會想“愛是什么?”,也常常會像身邊的人詢問,然而,他們的答案并不一致:朋友說,愛就是當你孤立無助時,支撐你站起來,繼續走下去的力量!老師說,愛就是用自己的一生,教育出一屆又一屆的學生,看著他們飛向更遠的一片天空。父母說,愛就是看著你們一天天長高,然后有一天,能看著你們成家立業,這就足夠了。
當時的我,還很困惑,為什么同一個問題,答案卻完全不一樣。而現在,我明白了,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寬容,最偉大,最動人的字眼。因為愛,他們會包容你的一切;因為愛,他們會給你數不清的關懷;因為愛,他們會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你……一切的一切,全都是因為愛。
有時候,遭遇一點點挫折,就會怨天尤人,埋怨這個埋怨那個。其實,靜下心來好好想想,細想生活中那些點點滴滴的小事,就會發現,這個世上并不是只有壞事,相反,有那么多人愛我,關心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當一份又一份愛降臨到你身上的時候,請不要忘記那些更需要愛和關懷的人們,請你也盡一點綿薄之力,把下一份愛,傳遞給那些更需要愛的人!
《愛的教育》讀后感2
在我八歲時,曾讀過《愛的教育》一書。當時,我只記得,它是一部日記體小說,記錄了小主公埃瑞克生活的點點滴滴。這幾天,我又讀了一遍《愛的教育》,才明白,這部書的真諦就讓我們學會去關愛別人,快樂自己。
這部書展現了一幅幅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 ……的動人畫面。雖然風格樸素,但是卻有著深刻的含意。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的《小愛國者》故事。文章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在一艘從西班牙的巴塞羅那開往意大利的熱那亞市輪船上,有個身無分文、衣衫襤褸的青年。幾個旅客聽了他的遭遇后,給了他一些錢。
后來,這幾個旅客侮辱了少年的祖國——意大利。少年毅然將錢幣扔給了他們。
身處困境的少年多么需要幫助啊!可當他聽到別人侮辱了他的國家時,他卻把手中的錢幣礽了!因為在他心中,祖國的榮譽高于一切!我已經被他熱愛祖國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
其中有一個故事讓我記憶深刻:普雷克西是一個鐵匠的兒子,他的爸爸不但酗酒,而且無所事事,全家人都跟著他忍饑挨餓。不僅這樣,他父親還無緣無故地打他。有些時候還把普雷克西的作業本到處亂扔,甚至還燒了他的作業本。既便這樣,他還是竭盡全力地刻苦學習,從不向同學和老師述說家里的情況。我想到自己家里,環境是那么好,爸爸媽媽又那么照顧我,可我卻沒有十分用心地努力學習。想想可憐的普雷克西,他是那么地熱愛學習!
我一定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向熱愛學習的普雷克西學習。
我想,正因為《愛的教育》這部書告訴了我們怎樣關愛別人和作者精彩的文筆,這部書才能成為19世紀最偉大的著作。
《愛的教育》讀后感3
泰戈爾曾說: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著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愛的教育》是80年代出版的刊物,可以說它和我差不多年紀,今天我捧在手里細細品味的時候,被書中無數個故事深深的打動了。
這是一部小書,這是一部巨著。意大利的文學在中華的譯介。《愛的教育》其實包含了兩個部分,即《愛的教育》和《續愛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據日譯本翻譯,后者是亞米契斯的朋友所著,也是據三浦關造的譯本來的,對前者是一個合適的補充。
夏先生說: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后來在翻譯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濕。
在看《愛的教育》時,每每被書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跡感動,《掃煙窗的孩子》、《班長》、《窮人》、《虛榮心》、《感恩》、《嫉妒》、《爭吵》、《告別》等等和孩子有關的故事中,歌頌了兒童應該具備的純真感情,同時書中也表露了從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塑造著兒童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
在我們的中小學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教育的整體認識上,作為一個完整教育過程的學校教育,它永遠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兒童為目的的,它首先考慮的是現實社會中各種矛盾的存在和社會本身的發展,是一代代的兒童將成長為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教育不僅僅是自由的,也是強制的。集體教學的形式一經奠定,所謂因材施教只能是一個需要不斷努力的目標。
《愛的教育》讀后感4
《愛的教育》這本書中第八章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馬爾科六千英里尋母記。
這一章節主要寫了:為了擺脫貧困,兩年前馬爾科的母親遠到阿根廷當傭人,因為音信全無,少年馬爾科便堅持獨自到美洲去尋找母親。經過二十七天的艱苦航行,到了阿根廷首都,他滿以為可以很快見到母親,卻被告知堂伯死了,無法知道母親的住址。幾經周折得知母親隨主人搬到科爾多瓦,當他坐了三天四夜的船和一天的火車到科爾多瓦時,又被告知母親在圖庫曼,歷經千辛萬苦到圖庫曼并找到母親時,母親因為思念親人而不肯動手術已經奄奄一息,馬爾科的到來給了母親精神支持,最終救活了母親。
我的體會是:一個才13歲的小孩子,竟然獨自一個人從熱那亞去往美洲,走了6000里路。支持他走完這么多路的'信念是什么?是他心中對母親濃濃的愛。在行走途中,他遇到了許多苦難和挫折,可他有放棄嗎?沒有,我們學校操場一圈200米,我們跑一圈就累得氣喘吁吁,而那個小男孩竟然驚人地馬不停蹄繞操場走15000圈的路程。這種毅力和執著,是我們這些嬌生慣養的“小公主”、“小皇帝”所沒有的。
記得有一次,我們一家三口去爬泰山,剛剛爬了沒多久我就累得大喊“不爬了,不爬了”,想想那個為了尋找母親而走6000里路的男孩,他一路上沒有充足的食物,饑腸轆轆地走了6000里路,再想想自己的行為,真的太不應該了。
同學們,讓我們學習男孩的執著精神,不讓自己陷在父母的蜜罐溫床中。用自己的力量,走好那人生路上的“6000里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脫離父母的溺愛和呵護。
《愛的教育》讀后感5
有一句說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而《愛的教育》這本書,則充分講述了這一點。
《愛的教育》這本書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本書以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主人公安利柯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詳細的描述了學校與家庭、老師與同學、以及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的種種故事。
全書通篇沒有華麗的修飾,只有簡單樸實的描寫。如:賣菜婦女,鐵匠的兒子,老石匠的兒子等,但卻讓人感受到愛的重要性。他們流露出的真摯情感,讓我們感受深刻:如安利柯的好朋友卡隆,他樂于助人,看見比自己小的同學丟失了買筆記本的錢,他也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錢給他。而且常常幫助弱小的同學,在同學眼中就如同正義的使者。代洛西,他雖然家境富裕,但他非常尊重窮人,把他們當做自己的朋友。而洛貝諦,為了幫助同學被疾馳而來的汽車壓碎了腳骨……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為我們生動形象的描寫出了什么是愛。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每月故事”中小馬爾可。由于他的父母欠下了巨額的債務,于是他的母親要去遙遠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工作。可漸漸地他們之間失去了聯系,于是小馬爾可去尋找母親,在經歷了千辛萬苦的旅途后,最終找到了他日夜思念的母親。這篇故事給了我很大的感觸,小馬爾可只有十三歲,年幼的他獨自一人來到異國他鄉。經歷了重重險阻后,小馬爾可憑借著心中的愛和對母親的思念,排除萬難終于尋找到了母親。而我呢?則是那樣的無知,不懂事,完全忽略了家人對我的愛,我一定要向小馬爾可學習,要懂得感恩,懂得分享,遇到困難敢于面對,讓我們的世界多一點點的愛,用愛感化人間。
《愛的教育》讀后感6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愛,是開啟心靈的金鑰匙;愛,是一部生動的人生教科書……看了《愛的教育》這本風行全球、膾炙人口的偉大作品,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仿佛經受了一次“愛”的洗禮。
《愛的教育》這本書的故事使我非常感動,讓我突然之間感悟到原來愛是那么神圣、高尚與深沉。這里的愛有對國家、民族之愛,有父母朋友之愛,甚至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之間的愛,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每一個愛的故事都能給一個人啟發,都能告訴我們一個愛的哲理。
卡洛菲是主人公恩里科的同學,在玩雪時不小心打傷了一位老職員的眼睛。他當時非常害怕,但是他在同學卡羅內的鼓勵之下,勇敢地承認了錯誤并且來到老職員家中。他強忍著淚水,把自己那本最心愛、寶貴的、像生命一樣的郵票集當作回報老人原諒的他禮物。可是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在老職員康復以后,親自到卡洛菲的學校,把郵票集還給了他,還送他盼望已久的三張難得的郵票。
是啊,這就是愛!是同學之愛使卡洛菲勇敢的.承認了錯誤,如果沒有卡羅內的耐心開導與鼓勵,卡洛菲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站出來的,這樣一來就會有一個人無辜的去當替罪羊。如果沒有校長對學生的愛,那么卡洛菲也絕不可能再去老職員家賠禮道歉了。因為卡洛菲的這一舉動才使老職員歸還郵票集并贈送郵票來表達對卡洛菲的愛,讓愛在幾代人中間得以延續和發展。
如果心中沒有了感恩,也就失去了它美好的前提,其它不論多么優秀,但看起來仍舊是蒼白無力的!
我們愛的,早已不僅僅是身邊的親人朋友,還有更多的人等著我們去愛。愛的美就在于它的不作選擇,去愛吧!去擁抱美好的一切,世界將會更燦爛無比!有愛才會有奉獻!
《愛的教育》讀后感7
它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講述了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事。讀完后給我的最大感觸,那就是——愛,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讓人感受動不已;有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同學和同學之間的誼……
那里,有高尚的卡隆、刻苦的.潑來可西、虛榮的華悌尼……
其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給我留下了好影象:為了還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可是不久,媽媽和家里失去了聯系。家里人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人們的幫忙,馬可爾最終找到了幾乎要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堅強地活了下來,在醫生的幫忙下,馬可爾和媽媽最終重逢了……
馬可爾這種對母親深深的愛令我感觸良深,自愧不如。平常,為了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我會跟父母賭氣,甚至向父母發脾氣,絲毫沒有研究過父母的感受,真是太不應當了…和馬可爾相比,我顯得那樣的無知和渺小……
“愛”這個字,每一個人都會說。每一天,我們感受著不一樣的愛:有父母對我們無微不至的愛、教師對我們恨鐵不成鋼的愛、同學之間的相互關心……可是,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甚至我們會忽略這些愛,把父母的愛當作嘮叨和反感。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必須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有那么多人疼我、愛我、幫忙我,我很期望我在享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也會付出我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忙的人,讓世界充滿愛。
《愛的教育》讀后感8
《愛的教育》——這真是一本能夠感動任何人的書!
當你看完這本書后,你就會深刻反省自己曾經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是否造成過不好的影響;是否破壞了與他人珍貴的友誼;是否不珍惜父母那溫馨的關懷
像最后的每月故事《海難》中寫道:“要那個小的(小的指小男孩,即馬里奧)!船已經超載了,要那個小的!”馬里奧不是沒有生存的機會,但當他看到朱莉埃塔胸前的血跡時,他也被震撼了,想到了朱莉埃塔在自己受傷時給自己包扎的'那一幕。因此他在生與死的選擇中放棄了生存的機會,他將死亡留給自己,把生存送給同伴。因為馬里奧知道,別人也許比他更需要生存。
即使已經過去了四十四年,恩里科的父親也不忘他的小學老師,還專程來看望他,并像小時候那樣愛戴他、尊敬他。這是多么好的一位父親!我頓時覺得恩里科很幸福,它擁有如此博學多才、溫文爾雅的父親!
恩里科的同學們也很團結。正直的卡羅內、勤勞的柯萊蒂、用功的斯塔爾迪、勇敢的羅貝蒂、可愛的小泥瓦匠、品學兼優的德羅西,這是一群多么友善的好伙伴啊!
我現在想把這本書珍藏起來。希望在多少年之后,我還能把它找出來,重新閱讀這本書,重新感受由這本書中透露出對國家、對朋友、對親人、對任何人的愛!
《愛的教育》讀后感9
12月的時候,我們403班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通過一個小學生日子的形式,記敘了一個小學生的所見所聞,反映了社會各個階層的狀況,以高尚的愛心情感聯系在一起,組成了一幅幅生動的人生畫卷,帶給我們愛與美的享受,
書中我最喜歡卡隆,卡隆學習成績很好,最喜歡幫助弱者,以助人為目標。而我最討厭的是費蘭諦,他學習一團糟,他的書、紙、筆記本又臟又破,他的品質十分惡劣,他還喜歡威脅別人,還敢當著老師的面嘲笑老師,還敢在教室里放鞭炮…… 《愛的教育》這本書更重要的是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克拉布里亞、卡隆、愛國少年、倫巴底的小偵查員、代洛西等等,都是我們生活中值得學習的榜樣,從他們身上我們能發現自身的不足。
同學們,趕緊來看《愛的教育》吧。
《愛的教育》讀后感愛的教育這本書,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情、鄉國之戀……令我不由得被感動。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無不訴說著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教育使愛在升華。
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但還有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樸實的愛、深厚的愛。我想愛的教育這本好的書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的人。
《愛的教育》讀后感10
今年暑假,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這本書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恩里科四年級里每個月份發生的感人故事。在每一篇日記里,作者把愛表現的淋漓盡致,生動感人。書中的各種各樣的人,事,物,栩栩如生地印刻在我腦海。
其中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就是《恢復健康這篇日記》,它講述了恩里科得了一場大病,他的父母焦急萬分,精心照顧他;生病期間,朋友們一起探望關心他:加羅內送給他了一個橘子,小泥匠給他扮兔子臉逗他,加羅菲送他彩票,而普雷科更是在他臉上印了黑印,他的老師送上了親吻。朋友們對他愛的呵護,讓他感受到濃濃的情誼。
故事雖然平凡,但讓我感同身受。有一次,學校體育課,艷陽高照,我們要進行800米跑步。本來一馬當先的我,竟然不小心被一個小坑絆了一下,摔了個底朝天,膝蓋也磕破了。這時同學們紛紛停下腳步,圍攏過來。這個把握扶起來,那個幫我拍拍身上的臟物。體育老師也第一時間趕過來。當看到我膝蓋磕破了,馬上抱起我去了醫務室。消毒的時候,我疼得差點哭的.時候,同學們紛紛安慰我,鼓勵我,有的還做鬼臉逗我笑。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同學的愛,老師的愛,一股暖流溫暖著我的心間。《愛的教育》里一篇篇小日記,就是記錄著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我們沉浸在愛的懷抱中,感恩父母,感念老師,感謝伙伴……
讀了《愛的教育》,讓我知道生活中需要愛,小到對父母,師長,朋友;大至國家、社會,讓愛架起我與他人的心間那抹彩虹。
《愛的教育》讀后感11
三年(2)班鄭好“愛”是一個多么美好的字眼,它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我閱讀了一本有關愛的書《愛的教育》。
這本書的主人公安利柯以日記的形式,寫了一個學年10個月里發生的事,不管哪一章,哪一節都把“愛”體現的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這里有讓安利柯深以為傲的好朋友卡羅納的俠義之舉,有品學兼優的班長德羅西的助人為樂,也有沃蒂尼的虛榮狹隘,諾比斯的傲慢無禮,還有樸實可愛的“小石匠”,堅強不息的科洛西......
我對《納利的保護人》這一篇印象很深。它講述了納利是個駝背男孩,他經常感到自悲。當他和卡羅納成為同桌時,卡羅納一直保護他、關照他。納利的母親很感激,送給他禮物,表示感謝。是啊!我們跟同學要友好相處,不要斤斤計較,發生一點小事而吵個不停是不對的。就像沃帝尼欺負不幸的孩子科羅西。他該向卡羅納和納利那對同桌投來羨慕的眼光,是他們在同桌筆盒掉地時彎腰撿起;是他們受寒時幫同桌穿外套;是他們看到對方受表揚時自已臉上洋溢著笑容......這是多么真摯的友誼啊!
做為一個小學生要做到愛國、愛民、愛家,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珍惜友情,讓這小小的心懷裝滿愛。就像歌曲里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做一個有愛的人吧!
《愛的教育》讀后感12
愛,一個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里,才會享受愛,而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后,我才真正領悟了愛的境界。
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古往今來,有多少愛的真情故事啊,可見,愛,是無處不在的。我們一出生,就沉浸在愛的海洋里,有父母的愛和爺爺奶奶的愛。漸漸長大了,上學了,又有老師的愛,同學們的愛。愛就如空氣一般,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愛,我們從未離開它,離開了愛的人,就等于沒有靈魂的人。愛能夠使人絕處逢生,愛能夠使浪子回頭,愛又能夠激發人無窮的力量。是愛,使我們能快樂健康地成長,是愛,給予了我們內心的溫暖。人與人之間的'愛是偉大的,愛是寬恕的,愛又是包容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愛與教育是息息相關的。多感受一份愛,就多一份溫暖;多奉獻一份愛,就多一份快樂。
在今后的日子里,讓我們共同沐浴在愛的海洋里。相信,世界有了愛才會變得給加完美。
《愛的教育》讀后感13
愛在我們之間無所不在:父母親對你的愛,親朋好友對你的關懷……可當我讀了《愛的教育》后,對它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愛的教育》這本書共有100多篇文章,每一件事都讓我很感動,因為有一種無形力量激勵著我,那就是人間偉大的愛。其中《意外的事件》最令我感動。勇敢的羅貝蒂為了一個陌生的孩子被馬車撞倒,他毅然地沖向了馬車,救出了了為了,而他則被馬車撞傷了腿,他這個舉動不僅僅使在場的人驚呆了,也令我感撼,他自己也是個孩子,他這勇敢的舉動,不正是愛的體現嗎?
的確,社會上無時無刻不充滿愛,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等。但是,如今的社會上,也有些人非常勢利,他們的行為準則是看是否對自己有利,即使在道義面前也不放棄計價還價。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面對兇狠的歹徒搶去行兇,部分伙了自身的.安全,竟無動于衰,今天我終于明白,這種人是非常渺小的,他們的處世哲學必然遭到人們的鄙棄。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世間的“愛”是永恒的,是不變的,所有的驚人舉動,都有愛的力量,都是愛創造出的,沒有愛,就沒有一切,一個人心里有別人,總能沒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并有愛的奉獻。甘愿為社會付出真情和愛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因此,愛,使我們心靈相通,愛,使世界不再孤單。讓你我伸出溫暖之手,讓世界充滿愛。
我們希望為大家搜集整理的寒假二年級小學生讀書筆記符合大家的實際需要,能夠讓大家的寒假過得充實而又快樂!
《愛的教育》讀后感14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部著作。這部書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以1個小學生的名義,經過日記本的形式,講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后將“愛的教育”融入這些故事,用以培養年輕一代的思想情操。
書中的主人翁恩里科是一位小學四年級的小男孩,他出生在1個布滿愛與信任的'家庭里,他天性純良,觀察敏銳,是個樂觀進取的好少年。他的健康成長與書中所描寫的真誠寬厚的人際之中的愛是息息相關的。《愛的教育》里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它所寫的只是某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老師……以及他們的平凡的日常日常。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的可信的記敘,把讀者帶入1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好多東西,的確是那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了解,“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中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媽媽對小孩無微不至的關愛,尤甚萍水相逢的1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希望工程……即使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也會被“污染”、“稀釋”,尤甚“消失”。因此,希望更多的人用心去感受一下這本書中樸實的語言和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心里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愛是一種心里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了解,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
《愛的教育》讀后感15
九月二十六日下午第三節課,學校組織了同學們到禮堂觀看“國防教育圖片展“, 我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認真地觀看了本次的圖片展,通過本次的活動,讓我受益匪淺,讓我的思想又一次受到了洗禮。
翻開歷史的一頁,一束束溫暖的陽光照耀著我的胸膛,一個個感動人心的歷史鏡頭歷歷在目。一九五零年六月朝鮮戰爭爆發了,新中國面臨著外部侵略的'嚴重威脅,危急關頭,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中國人民忘愿軍奉命開赴朝鮮戰場。到了一九五一年六月,志愿軍與朝鮮人緊密配合,連續進行五次大規模的戰役,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八軍”從鴨綠江邊趕回三八線附近,敵人被迫同意與我軍進行停戰談判。
在這次輝煌而有悲壯的歷史中,我常常浮想連篇,常常為我們的祖國感到欣慰和自豪,又常常怨恨那些背叛祖國的人。此時此刻,我的腦子里像放電影似的浮現出中國英雄們的事跡,它一直激勵著我奮發向上,長大后為祖國無私奉獻的精神,我要像他們一樣用自己的鮮血染紅祖國的大地,用自己的力量創造世界的奇跡,用自己的臂膀讓祖國飛向美好的未來。這是每一個中國人,甚至是外國人深藏在心底最強烈的愿望。
如今,新中國繁榮昌盛,可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他們仍不忘那段輝煌的歷史,而這段歷史卻在我們的心靈深處煥發出最耀眼的光芒,我們要求永遠銘記歷史,用我們的雙手來為祖國創造未來。
【《愛的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愛的教育教育心得03-01
《愛的教育》的心得12-18
愛的教育心得05-05
《愛的教育》心得04-12
愛的教育心得感悟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感悟02-17
最新愛的教育心得12-20
愛的教育的名言警句12-04
閱讀愛的教育心得04-05
關于愛的教育名言03-06
讀《愛的教育》心得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