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孝心作業心得體會范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孝心作業心得體會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孝心作業心得體會范文1
我們學校組織了“懷孝心、踐孝行”的活動;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沒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幫助他人,更不會主動地幫助別人。 放寒假的第一天,媽媽下班回到家,我看見媽媽疲勞的`樣子,我趕緊給媽媽端了一杯茶,送上一份水果,媽媽高興的像吃了蜜一樣甜,媽媽說:“你長大了,也懂事了”。我說:
“媽媽,您為我付出了那么多,我會報答您的”。
周末,我看見媽媽在家里打掃衛生,我也主動幫媽媽打掃衛生。媽媽深情的對我說:“你以后長大了一定要學會生活,生活不是你媽,它不會永遠慣著你”。
到了春節那一天,我對媽媽說:“祝您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羊年大吉”。我又歡快地幫媽媽端菜、洗碗、洗筷子,媽媽高興極了。
到了三八婦女節的那一天,我對媽媽說:“祝您三八婦女節快樂,越來越年輕,越來越美麗。”然后又遞給媽媽一張自己精心制作的賀卡,媽媽看著我做的賀卡,媽媽幸福的笑著對我說:“你真是我貼心的‘小棉襖’”。
啊!這項特殊的孝心活動讓我們懂得了父母給我們的關心和照顧。有愛的地方就有家,有家的地方就有幸福,有幸福的地方就有慈愛的父母。通過這次孝心活動,我成長了不少。
孝心作業心得體會范文2
孝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核心觀念,它既是縱貫天、地、人,祖先、父輩、己身、子孫,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縱向鏈條,也是中國一切人際與社會關系得以形成的精神基礎。孝是民族認同的文化根基,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天下為公的社會責任意識的源頭。 古語有云:“百善孝為先”。“孝”也被儒家學說視為人最重要的品質。然而現代社會人們步履匆匆、一頭扎進喧囂的世界忙碌,常忘記家中獨守空巢的老人。孝道,作為傳統文化最為核心的一部分,在當今面臨著尷尬的處境。但不管時代怎么變,有些寶貴的品質始終具有普世價值。一旦我們丟失了這些亙古不變的精神文化,則往往會令自己迷失。人們需要在物質追求和精神追求上尋找平衡點。物質追求,我們力爭現代化;而精神追求則需要回歸傳統。回歸傳統,首先應該重新審視如何盡孝。
只有孝道,可以激發人內心深出本有的善良和美好品質;只有孝道,可以讓家庭更溫暖。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撿起被我們丟失的孝道,努力做到“孝身、孝心、孝志、孝慧”四個境界,讓這個社會更和諧。 如果你不盡孝,就失去了生命的意義和本質。我們要立志真心孝順父母,盡孝道,不要假孝,騙自己的良心。什么是真孝順?就是要做足身孝,心孝,性孝。
我們懂父母恩,想孝順的時候,很多父母都老了,或者都不在人世了。天下兒女當懺悔,父母恩德重如山。為人子女盡孝不能等。父母還在就要孝順父母。讓老人高興,不要等到父母離開我們的時候,才去懺悔。
孝,乃是子女對父母、晚輩對長輩的尊敬、依從、感恩的心理。嬰孩呱呱落地,從此即與父母家人朝夕生活在一起,其感最親者,無過于父母雙親。父母對孩子的照顧可謂無微不至,為子女的成長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此種慈愛之情,嬰兒即能感知。待其稍長,略具智識,即開始教以孝道,即教導孩子體認父母之辛勞,要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回報父母。這樣教,這樣說,這樣做,都是在孩子能理解的范圍之內。孩子雖小,也能感知父母是怎樣的疼我愛我,我學父母的樣,也應該如此這般去疼父母愛父母,從而使孩子從小即體悟到愛父母是怎樣的一種滋味。這種情感體驗,就是在孩子天真無邪的心田中播下了一顆“愛”的種子。從小即知愛父母,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長大后就會很自然地愛兄弟姐妹,愛周圍的人,愛國家,愛社會,愛人類。可見,中國人教孝,就是要由近及遠,由易及難,一步步培養出孩子的愛心來,最終使孩子養成一顆對人類全體大公無私的愛心。而這一切,都是打小從教孩子孝道開始。孝,既是一切教育的開始,又是一切教育的歸宿。所以中國人說:“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
【孝心作業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最美孝心少年心得體會07-07
作業設計的心得體會04-05
作業設計心得體會01-28
違章作業心得體會01-31
看《最美孝心少年》的心得體會01-04
實踐作業心得體會優質02-19
看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心得體會12-15
學習最美孝心少年心得體會范文02-11
德育作業心得體會通用09-17
優化作業設計心得體會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