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佛語的語錄集錦36句
慧者獨修善,如王嚴治國,如象獨在野,獨行莫為惡。《中阿含經》卷十七.《長壽王本起經》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佛語的語錄36句,歡迎閱讀與收藏。
1、心地最客觀的態度,是包容,是開朗,去留無意,泰然處之,不管生活多么艱難與匆忙,總給心地留幾分淡然與昂揚,經得起喧鬧,也活得起平淡,不被浮華的喧囂所困擾,活出自己的人生,心安,人靜。
2、人生再多的幸運、再多的不幸,都是曾經,都是過去。好與不好都走了,幸與不幸都過了,一如窗外的雨,淋過,濕過,走了,遠了。曾經的美好留于心底,曾經的悲傷置于腦后,不戀不恨。過去終是過去,那人,那事,那情,任你留戀,都是云煙。學會忘記,懂得放棄,人生總是從告別中走向明天。
3、獨居一偏僻村巷,做一名鄉野村夫,種竹栽菊,閑居陋室,邀約知友,喝茶論道。不再年少癡狂,不再地老天荒,不再海誓山盟,把愛情喝成一杯白開水,歲月品成一杯隔夜茶。忘世,忘機,忘我,與自然渾然天成。花半開就好,戲看一半就好,不再問道,也無須參禪,即使自斟自飲,枕著光陰慢慢變老,也甚好。
4、學佛,而囿于善惡觀念,是初機,或門外漢。人有是非,佛沒有是非;人有善惡,佛沒有善惡。善惡是人法,非佛法。佛法超越善惡。超越是:雖然存在著,卻無障礙。譬如在地面行走,即有山河的障礙,不能超越;乘上飛機,地面山河依舊,但卻無障礙。
5、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源,意識產生物質;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世界的本源,物質產生意識。大乘佛教的觀點既不是唯心主義也不是唯物主義,而是超越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中觀般若的大空性中,心與物是一體的;大法界的智慧中,主觀與客觀是一體的;究竟了義的境界中,能取與所取是一體的。
6、佛心本有,重要的是發掘和磨礪。
7、不能不在乎褒貶,不能太在乎褒貶。人既是獨立的個體又處在群 體之中,一言一行都會被不同的人進行不同的解讀。關鍵在于自己,要 明白自己是否真的像褒的那樣好,又是否真的像貶的那樣不堪。
8、喧鬧中的孤單,要么是一種真孤獨,要么是一種真寧靜。
9、佛法在世間,無論出家人、在家人,修行開悟不可脫離世間,不可拘囿 于身份所限,唯以修行為要。在家人證悟,一切治生產業或經商或從政 或娛樂,皆為佛事。
10、很多時候,成功就和通過這座小橋一樣,失敗的原因不是你能力不夠或 者鮮有機會,而是你受制于周圍的環境。面對險境,許多人早就沒有了那一 份平衡的心態,他們因為受了影響而亂了方寸,慌了手腳,何談去把握機 遇呢?
11、你不妨這樣來想,如果他平時為人處世沒有善德,你又怎么會為他請護身符?這就是感召的力量,在面對這場災難時,因為這樣的一些助緣而讓他鬼使神差地躲過此劫。但是佛經里面還有句話"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從另一方面來講這場災難只是讓他暫時錯過而已,因緣和合之時還會發生,所以他當下要做的就是再完善自己,保持一份積極向善的心態,多放生,做公益,積功累德,讓這個災難的緣滯后,成熟不起來。
12、想用謊言欺騙人,實際是欺騙自身;說一次謊話的人,再說真話也不信。(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13、一位法師說:"對一件好事表示感謝,同做一件好事一樣偉大。"感恩 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也是現代社會一種健康人格的表現。
14、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身上的習氣在某些時候會成就他的事業,但在某些時候卻成為一種致命弱點,讓他一敗涂地。而一個人在同一個地方跌倒過無數次尚不能吸取教訓,那他真是無藥可救了。
15、人心是相通的,真理是相通的,佛性是相通的。如果對佛法有真實感悟,說出來自然能感動人;如果只是名相堆砌,那僅是知識,聽的人只會覺得累,不會有感動。
16、老子主張"無為",佛陀主張"心空",其實都是要求心無外物,順其自然。在這里佛家和道家是息息相通的。修行禪定需要用心去冥想,沒有現成的答案等著你。等到想通之后,心中自會豁然開朗。
17、失敗者比成功者缺少的往往是堅持到最后的信念和希望。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對前途沒有希望;人生最大的成就,是從失敗中站起來。一個人只要信心、毅力、勇氣三者皆備,并能將這三者在行動中加以貫徹,則天下沒有做不成之事。
18、應該回避爭論,因為智者認為純潔不靠爭論。
19、佛陀在《三摩地王經》中曾說:"眼耳及鼻非正量,舌身意亦非正量,倘若諸根是正量,圣道為誰為何用。"由于我們凡夫的六根不是正量,所以我們所看到、聽到、知道的一切的一切不是絕對的真理。假如我們凡夫的六根是正量,看到、聽到和知道的一切都是真理的話,那么佛陀的圣道為誰起到何作用呢?
20、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爾,為智慧水故,善修禪定,令不漏失,是名為定。
21、人有個好的心態,才能享受人生。只要用心感受,幸福就會永遠存在。人生處處皆風景,高山流水是意境的美,瀑布急流是聽覺的美,朝霞滿天是視覺的美,而人心平定不失溫和不失溫柔不失力量不失魅力是內心的美。
22、再出名的哲學家、再迷人的藝術家、再顯赫的政治家,都無法抗拒輪回的痛苦。只有通達了生命的真相,人活著才能找到方向。而這一扇大門,佛教可以為你開啟。
23、有一句禪語叫掬水月在手。雖然月亮在蒼天之上,但是如果我們開啟智慧,掬一捧清水,月亮美麗的臉龐就可以出現在掌心之中。人生也是如此,如果能在生命的極點奮力一搏,或許會看到一處全新的景觀。
24、人生之旅,前途渺茫,命運難測,世事無常。人們一邊為命運努力著,一邊翹首期盼著未來,對未來充滿幻想,總想知道自己的未來是什么模樣。但是,人們都只是一心想知道命運的背后是什么,卻沒有人把眼光放在命運的正面。殊不知,決定命運背后的是它的正面。正面不努力,卻期望命運背后多么輝煌,那都是妄想。正面充滿希望,充滿陽光,背后也不會是陰云密布;正面消極暗淡,背面也絕不會是明媚陽光。
25、有時我們遭遇的是挫折而不是成功,生活并不會總是如人所愿。但是我們要堅強,并繼續向前,而不要因為這些事而陷入低谷。接受挫敗并學會堅持,不畏風險地追求我們的夢想,把消極轉化為積極,讓這些痛苦成為我們通向更美好生活的墊腳石,并學會利用它們讓自己更堅強,即便我們失敗很多次,也不要被失敗打倒。
2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隨緣。
27、清凈心智,如世萬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28、我們若想保護自己的人身和保持人身的安樂,最好不要消耗福報,應該好好堅持修善。
29、修行就是要自己身口意的惡的行為要改善為善的行為。這就叫做修行!
30、愚而得財,則益其過,最好得財后能去愚癡。
31、過去諸如來,只是明心底人。現在諸圣賢,亦是修心底人,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
32、我執,是痛苦的根源。
33、無論你在別人言論里怎樣,于我你就是最優秀的。
34、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臨終之際,若一毫凡圣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35、坦然地接受事實,自己就會得到平靜。坦然地去接受外在,去克服憤怒。以愛去克服不滿和怨恨。
36、問:何為隨緣?佛曰:努力經營其因,坦然接受其果。
【簡單的佛語的語錄】相關文章:
簡單的佛語的語錄30句06-09
簡單的佛語的語錄54條10-06
簡單的佛語的語錄摘錄68句04-03
簡單的佛語的語錄大匯總70條09-16
2023年簡單的佛語的語錄40句12-17
2024年簡單的佛語的語錄38條11-20
簡單的佛語的語錄大合集60句10-27
2023年簡單的佛語的語錄30句07-27
2024年簡單的佛語的語錄40條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