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香港留學科技大學最新情況介紹
科技大學的英文縮寫是UST,即University(大學)ofScience(科學)andTechnology(技術)。
在言論自由的港科大,學生們把它改為University of Stress(緊張)and Tension(壓力),科技大學由此被稱作緊張、壓力大學。
這跟校訓不同,并不全是調侃,而是學生的真實感受,特別是像郭志磊這樣來自內地的學生。
來港科大第一年,郭志磊就感受到了高中時不曾有過的壓力,身邊的每個同學都很厲害,我們既是朋友,又要競爭。全英文教學是內地學生要過的第一關,熟練的口語也是內地學生與本地學生、海歸教授溝通交流必備的技能。
郭志磊慢慢適應了科大的教學方式,科大的老師講課不像內地高中那樣一板一眼,更多時候需要自己的理解。學分的評定也不是期中、期末兩次考試就可以搞定,平時的作業完成情況、課堂上的小測試、對問題的研究態度等等都與學分有關。盡管學生每學期可以自由選擇課程和上課時間,但是必須要修完規定的學科和學分,課堂上講授的內容深奧、抽象,需要反復研究,相比在香港其他學校的同學,科大的作業是很多的,尤其是理工科。
學校每個學期的假期都會開展本科學生研究計劃,教授們從各自的課題中挑選出適合本科學生研究的一部分,為了得到更多學分、爭取教授的信任,大多數本科學生都會選擇接受課題研究,在假期留在實驗室完成這些課題。郭志磊參加過一次研究計劃,三個月假期,除了必要的外出時間外,他都是在實驗室里度過的。
三年級下半個學期,郭志磊開始寫畢業論文,論文課題的靈感來自于九江大橋的垮塌,我們想研究一下,多大的船,撞在多少自重的橋墩上,從何種角度撞擊,會產生怎樣的后果。
半年時間,郭志磊和合作伙伴對課題深入研究,變換船的重量、撞擊角度、力量、橋墩不同的受力點,做了幾十次試驗,觀察每一次撞擊對橋面產生的作用。這看上去有些乏味的試驗最終得出了結論,也讓郭志磊對自己有了清醒的認識,做研究確實是一項考驗耐力和熱情的工作,我也許并不適合成為科研領域的工作者。
【香港留學科技大學最新情況介紹】相關文章:
關于香港留學12-12
香港留學必備手冊03-31
香港留學的習俗盤點03-25
香港大學留學要求01-16
香港碩士留學錄取標準12-28
去香港留學的問題答疑02-23
香港留學的常見問題12-14
香港留學印象 重逢與相遇01-02
香港留學的注意事項10-19
美國高中留學情況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