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屆大學畢業生職業規劃書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大學畢業生職業規劃范文匯總三篇
歲月流逝,流出一縷清泉,流出一陣芳香,我們的工作又將在我們的努力下收獲新的成績,我想我們需要好好地做個職業規劃了。那么一份好的職業規劃是怎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畢業生職業規劃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畢業生職業規劃 篇1
在80后大學畢業生的眼中,一輩子守著一個工作單位的時代已經遠去,多元選擇之下,跳槽在職場變得容易且平常。而一些大學畢業生工作時間未滿半年就跳槽引發關注,他們被稱為“跳早族”。
一不小心就成為“跳早族”
20xx年7月從國內一所知名高校廣告專業畢業后,鄒潔進入廣州一家外企工作。高薪、名企、一線城市,一切似乎如人所愿。但同年11月她便跳槽,讓她很多同學都大吃一驚。
畢業不到半年就跳槽也是鄒潔所沒想到的。入職后,她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是為公司增長最快的品牌業務做一份銷售計劃。她幾乎什么都要從頭學起,但困難似乎并不在這兒。“我請教同事卻要看非常多的臉色,每天加班到夜里一兩點鐘,而老板似乎又太著急,一味地指責讓我根本沒有成長的時間。”
總和數據打交道讓鄒潔覺得很疲倦,她并不喜歡也不擅長這項工作。工作認同感的缺乏讓她無法融入公司這種氛圍,而她也不想因此改變自己。
種種原因使鄒潔萌生了離開的想法。即便這樣,她還是堅持把那份銷售計劃做完,作為對自己和公司的一個交代。
把脈“跳早族”職業迷失
鄒潔認為自己跳槽并非一時沖動。與只會讀書的學生不同,鄒潔不僅成績優異,且社會實踐經驗豐富。在其他人看來,她做足了就業前的“功課”,但依舊成為了“跳早族”。
“在學校有人教我們如何投簡歷、如何面試,卻沒有人告訴我們工作了以后會怎么樣。”鄒潔說。一些畢業生認為,自己所接受的教育中很少涉及職業選擇和素養的內容,這使他們不得不在工作中重新來修這一課,跳槽甚至“跳早”幾乎難以避免。
眼下,把高薪、有戶口、有編制等當成擇業標準的大學畢業生不在少數,他們很少考慮自己的興趣是什么、適合干什么,職業規劃的缺失程度讓人吃驚。受就業環境影響,很多大學生面臨先就業、后擇業的問題,因此心理預期與現實之間的落差在所難免。工作壓力大、專業不對口、人際關系難處理、發展空間有限等問題接踵而至,這些都成為催生“跳早族”的原因。
當當網副總裁陳寧說,一些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工作中吃不了苦,耐不住寂寞,自以為把小算盤打得很清楚,實則功利不能給自己沉下心歷練的時間。
大學畢業生一般會被安排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一些人對工作期望值過高,而自身經驗不足,在尚未對企業進行深入了解、對自己進行正確評估的情況下貿然跳槽。陳寧說,畢業前幾年是一個可持續的積累階段,工作未滿半年就跳槽的人因為經驗不足,到新的工作單位還是要從基礎工作重新做起,這對個人發展路徑來說必然是一種浪費。
“跳早族”職業路徑何在
如果沒有同事或同學的影響,或許“跳早族”會更慎重一些。“身邊很多人都跳槽了,而且跳得很好。”這是記者采訪時很多人提到的一句話。
一些人認為“跳早族”的增多讓社會變得越來越浮躁,但這些處于轉折點的.年輕人身上留下了社會大環境的痕跡。
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辭職需要很大的勇氣,“跳早”對自己未來職業可能會帶來的影響讓他們不敢太過草率。一些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表示,出于忠誠度的考慮,一般不會招聘跳槽過早或頻繁跳槽的人。
鄒潔并非沒有分析過“跳早”的利弊,她自己進行了長時間的權衡。“畢業后的幾年是一個自我尋找的過程,剛開始多少會有些盲目,但在這個過程中會慢慢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鄒潔坦言,對自己最有吸引力的不是高薪和名企,而是幸福感,既然意識到工作與自己的要求相左,那晚跳不如早跳。
鄒潔并不后悔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也不后悔后來的離開。“每一份工作都有收獲,我更加清楚自己要從事的行業和領域,在這個過程中一點點接近更真實的自己。”
職場落差必然存在,不能簡單把跳槽當成解決問題的辦法。剛畢業的大學生應將眼光放長遠,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制定規劃。如果工作內容或公司環境確實不利于個人發展,晚跳不如早跳;否則就應沉下心來給自己充分的成長周期,讓個人職業生涯呈良性的階梯性發展,避免成長路徑的浪費。
大學畢業生職業規劃 篇2
中國大學生逐年升高的就業難度正在“催漲”一項新生事物——職業規劃的熱度。內地頂尖大學——北京大學新學期伊始就增設了“職業規劃”課,為大學生就業“出謀劃策”的國際論壇也將在兩個月后舉行。
中國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二00七年,中國高校畢業生總數為四百九十五萬人,較二00六年增加八十多萬人;實際需要就業人數則超過了五百萬人。
大學生就業人數的日益增加“催漲”了在中國尚屬新興的行業—職業規劃的熱度。職業規劃目前在美國、瑞典等國已經成為一項產業,在專職職業規劃師的幫助下,求職者可以了解自己的優劣勢,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并且了解自己所學專業是否與社會具體就業需求相吻合。
北京大學本月初開學之際,面向全校學生增設了名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試講”當天就吸引了二百多名剛入校門的`新生。此前,作為“積極勞動力市場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生涯規劃”已被中國人事部、教育部等相關部委列入“十一五”工作之列。
北京大學就業中心副主任王欣濤表示,職業規劃與目前中國高校普遍開展的就業指導有很大區別。“就業指導會一般性地號召去基層,去偏遠地區,職業規劃則強調"人職匹配、人職和諧";就業指導通常會停留在如何應對面試官等技巧性問題,職業規劃則幫助分析求職者適不適合這個崗位。”
除了開設“職業規劃課”,北京大學還開辦過“職業規劃訓練營”,并且在新生報到時就推出了職業規劃服務;今年四月,在舉行“北大開放日”時,校方為即將畢業的高中生進行了職業規劃指導,幫助他們分析報考大學何種專業最適合自己。
國際職業規劃領域的外國專家也注意到了中國對職業規劃日益高漲的需求。今年十一月十七日至十八日,來自美國、日本、德國等十六個國家的職業規劃專業人士將在北京召開國際論壇,討論國際職業規劃前沿技術和實踐。
據論壇組織者介紹,“中國高校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的建立”將是論壇的一項重要主題。其中一位與會外國教授的專著已被中國教育部翻譯過來,作為中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和職業指導的教材。
“北京大學是中國非常頂尖的院校,但我們的研究表明,職業規劃也能增強二三流院校學生的就業能力。”論壇承辦方—全球職業規劃師(GCDF)中國項目中心負責人王朝暉說,“如果一個人通過職業規劃知道想要做什么,下一步就是執行的問題,看看有沒有適合自己的職業,這樣就業指向性會更強。”
在王欣濤看來,大學生畢業之后仍然可以繼續接受職業規劃指導,因為這項服務可以幫助畢業生分析職業發展路徑以及將來的發展前途,從而讓很多面臨就業還是出國這種“選擇性困惑”的畢業生作出決定。
“很多人問我職業規劃對大學生就業是必不可少還是可有可無?我想,"有"一定比"沒有"強。”王欣濤說。
大學畢業生職業規劃 篇3
剛畢業的人進入職場,都是在迷茫和摸索中度過的,制定職業規劃能減輕這種迷茫。那么到底該這么制定職業規劃呢?
1.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來選定未來方向
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個性,愛好特長也是五花八門,因此,選一個你愛的行業,才會對工作有熱情。興趣永遠是最好的導師。
2.根據市場行業熱點或者稀缺性來定位
雖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是你能從事的行業只有一個。如果你感興趣的行業恰好是當前熱門行業或者是稀缺行業,那就再好不過了。
剛畢業的大學生,你可以這樣制定職業規劃
3.根據周邊資源和朋友圈推薦來考慮
如果你真的'很茫然,沒什么清晰的職業規劃,那不妨請朋友幫助,特別是行業大牛的推薦你絕對值得考慮。你可以試試,如果覺得不合適,你也還有機會可以選擇,至少你已經排除不適合你的了。
以上的建議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或者你還有更好的選擇。對于人生重要大事的選擇,別人只能提供建議,最后做決定的永遠是你自己。
【大學畢業生職業規劃】相關文章:
大學職業規劃心得大學職業規劃09-16
應屆大學畢業生職業規劃書09-30
大學職業規劃01-30
大學職業規劃05-15
畢業生職業規劃10-29
畢業生職業規劃05-15
畢業生職業規劃[精選]09-09
大學職業規劃書03-06
關于大學職業規劃12-22
大學職業規劃書05-16